返回

我在民国打酱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行酒令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那我就唱歌吧,唱的要是难听,尽可捂住耳朵,我不怪他!”

    挺起胸膛,迎着众人,张口便大声唱到: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可能是饮了酒,也可能是吃饱喝足,更可能是这首歌对这个时代赋予的意义更深刻。尽管没有专业歌手唱的那么动听,甚至高音有些嘶哑,但却深深的吸引了众人的耳朵。

    两条大河横贯中华大地,一条在北,一条在南,自西边高山而下,蜿蜒千里东流入海,几千年来皆如此,哺育两岸的一代又一代的穷苦大众。

    八百里皖江,成就了一片自古以来就繁盛的鱼米之乡,谱写了一首首英雄赞歌。汤皖想起了小时候去江边外婆家,那时候没有通车,近点地方全靠两条腿走,累了就让父亲背着,母亲在后面托着!

    走过大片翠绿的稻田,走上长江边的高高的沿江大堤,两旁有茂密繁盛的芦苇荡,远处的江面上行驶着各式各样的船只,发出刺耳的汽笛声。

    不知道此刻的他们是不是也听到了这首《我的祖国》,虽然脚踩同一片中华大地,但此年却不是彼年,此人也非彼人。

    一想到此处,眼泪便不由自主的唰唰往下流,汤皖用袖子擦拭眼泪,朝着老家的方向继续大声唱到: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一曲唱完,耳边传来了热烈的掌声,回首看去,只见坐在上首的太炎先生双眼通红,颤颤巍巍道:

    “皖之唱的精彩之极,让我想起了我老家——浙江余杭,我家门口也有一条大河,叫钱塘江。”

    随后叹嘘道:

    “一晃竟然三十多年,也渐渐淡了老家的模样,等此间事了,我便回浙江老家,安度晚年!”

    随后嘴里也喃喃唱起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