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彼岸墟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最后的据点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亚决定向东正教教会请求援助,不过东正教教会最近元气大伤,西方天主教组织了许许多多次十字军东征,极大的削弱了东正教教会的力量。

    由于遭到十字军的大肆劫掠和毁坏,拜占庭城早已元气大伤;兵灾、瘟疫使得城内人口连年骤减,更因需要常年不断地抵御游牧民族的侵犯而疲惫不堪。

    还有的民族和宗教问题,使得内部四分五裂。这样一种景况面临一个早已用金盔铁甲全副武装起来的军队从四面八方包围着自己的敌人,仅凭自己的力量根本无力抵抗。

    于是君士坦丁不得不向西欧求援,却得不到所期望的回应,而对方奥斯曼土耳其的军事力量正在不断地增强,不断地向着城墙附近扩大版图。

    他整日惴惴不安,这种心情人们完全可他向意大利、向威尼斯、向RNY、向教皇派去一个又一个的使节,恳请他们派来战船和士兵援助。

    然而罗马犹豫不决,威尼斯也是踌躇不定。东派教会和西派教会之间那种古老的宗教信仰上的分歧,至今依然存在。希腊正教敌视罗马公教。希腊正教的牧师不愿承认罗马教皇是最高牧师。

    自从1054年东西方基督教会大决裂后,西方的罗马天主教会曾尝试跟东方再次复合,1274年的第二次里昂会议便试图达成这目标。

    拜占庭的帕里奥洛格斯王朝有一些皇帝在此后也得到拉丁教会的接待。约翰八世曾与教宗尤金四世商讨复合。

    土耳其人带来的危险,促使两教会在斐拉拉和佛罗伦萨的两次宗教会议上决定重新统一,作为统一的条件,也就是保证支持拜占庭反对土耳其人的斗争。

    但是,当拜占庭面临的危险,刚刚不那么迫在眉睫时,希腊教的一些教会又都不再承认条约。

    1439年召开的巴塞尔会议促成了“合一诏书”在佛罗伦斯发表。此后反对复合的势力在君士坦丁堡展开了庞大的宣传攻势,令当地人民意见分歧。

    意大利人对拜占庭经济的压制及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之役也令到拜占庭人对意大利人没有好感,增加了复合的困难。最终复合失败,教宗尼古拉五世及罗马天主教会极为不快。

    即使教宗尼古拉五世愿意帮助拜占庭,但他对欧洲各国王公的影响力并没有拜占庭所想的大,而且当时各国也未必有能力伸出援手。

    英国与法国因百年战争而元气大伤,西班牙正在与南方的***作战,日尔曼各邦也在激烈混战中,而波兰与匈牙利则在1444年瓦尔纳之战中败阵。

    虽然意大利北方城邦的一些部队到达君士坦丁堡,但这些支援根本无法抗衡奥斯曼大军,就目前的形式而言,双方兵力对比差距悬殊。

    拜占庭守军仅得7000人,当中有2000人是外国雇佣兵。君士坦丁堡的城墙长14英哩,相信是当时世上最坚固的城墙。

    反观奥斯曼的军力就强大得多,兵力超过10万人,包括“新军”(苏丹的禁卫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苏丹亲兵)2万人,穆罕默德亦建造舰队以便从海上围城。

    当时大炮面世还不算久,奥斯曼人雇用了一位叫俄本的匈牙利工程师,他是制造大炮的专才。

    俄本建造了一种巨型大炮,长逾8米,直径约75厘米,可发射544公斤的炮弹到1英哩远的地方。拜占庭人也有大炮,但它们细小得多,而且开炮时产生的後座力更会损坏自己的城墙。

    俄本的大炮也有缺点,一是命中率极差,即使目标大如君士坦丁堡也未必命中,二是每次上弹需要3小时,三是炮弹极缺乏,而大炮在6星期后便因本身的后座力而倒塌。

    穆罕默德计划进攻狄奥多西城墙,那是一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