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姓窃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 先给我憋着 (1/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同年好友都为沉树人被留京修撰、错过了“第一时间放回地方抢张献忠人头”的机会,而惋惜不已。</p>

    沉树人自己却是毫不着急,他很笃定张献忠不会就这么完蛋的。</p>

    崇祯要他修撰两三个月,那就修呗。正好到时候下放地方,起步还能略高半级。</p>

    于是乎,从三月中旬开始,沉树人就做了好几手准备。</p>

    一方面,他静静等待各地的漕运改革账目送到、准备迎接各方抵制者的质疑,应对御前的辩论。</p>

    另一方面,他也给南方老家去了几封书信。</p>

    第一封信是给父亲沉廷扬的,让他先做好钱粮方面的准备,为他将来到徽地当剿贼地方官铺垫些物质基础。</p>

    第二封信是给刚刚改了学名“成功”的郑森的,是催问去年让郑成功留心的海外物种搜集工作,进度如何了。</p>

    最后一封信,是给如今宅在昆山老家无所事事的好友顾炎武的,请顾炎武速来京城,帮他当一阵子幕僚枪手,把这两三个月的翰林院修撰任期搪塞过去。</p>

    沉树人也没打算浪费时间,既然皇帝让他当修撰过渡一下,这几个月里,能做点成绩就做点成绩出来。</p>

    去年沉树人刚笼络顾炎武时,就想过将来要利用顾炎武的水平,撰写一些鼓舞人心士气的理论文章。让天下人将来能振作起来,相信“以南统北也能成功”,总结前朝历代汉族抵御外敌成功经验,哪怕崇祯死了都不至于让人民失去抵抗意志。</p>

    这事儿一直搁着,也没时间重点部署,算是一步优先级比较低的闲棋。</p>

    现在当了翰林修撰,这个职务的职责就跟修史有关,也可以学宋朝司马光那样写点“以史为鉴”的评论文章。所以沉树人当然要抓住机会,趁着自己有“学术权威”背书的时候,高产一点。</p>

    至于实际操作,他当然只负责政治哲学思想,具体文采措辞组织、论据充实,全靠顾炎武当枪手了。</p>

    沉树人的三封信都是快马加急往南送的,分别只花了八天和十天的时间,就送到了南京、苏州。</p>

    顾炎武去年乡试落榜之后,就立志宅家做学问,再也不想考试了。</p>

    如今收到故友来信,得知沉树人居然中了二甲进士、还进了翰林院当修撰,盛意拳拳重金请他当幕僚一起参详学问、品评历史,他当然是乐于奉陪的。</p>

    博览群书的鸿儒,谁不想写些指点江山、褒贬古人的东西。有翰林院修撰这种学术权威,不用白不用啊!</p>

    顾炎武非常积极,选择直接坐沉家的海船北上,这样可以快一点到京城,估计四月初就能到。</p>

    ……</p>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