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姓窃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2章 亚洲第一海战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和兵法,一眼就看出了风帆战列舰的优劣势所在。只是不知道,那些黑洞洞的大炮,会不会给人贴上去接舷肉搏的机会。

    不过,通过望远镜观测双方的战船数量,越南郑家的规模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他们毕竟是在家门口作战,可以把所有大小战船全家老小一波流压上去。

    郑、阮福联手一共拿出了八条盖伦战舰,二十余艘重型卡拉克战舰,还有三五十艘三角帆、拉丁帆的小型西洋炮舰,加上茫茫多的只装了一两门炮的广船,这已经是越南海军的倾国之力了。

    相比之下,若是此番被郑成功逃回国内、整备齐全后再杀出来,那么郑成功也能带很多中小型福船广船助战。

    然而此番恰恰因为是他远洋归国途中,那些二百料以下的战船没有远航到缅甸再回来的适航性,等于是郑成功自动废掉了郑家大量的小船战力,只能全靠大中型远洋舰队独力作战。

    郑根观测之后,只看到郑成功这边有2条最大号的80炮风帆战列舰、4条小一圈的66炮风帆战列舰(他并不知道这种船名字叫风帆战列舰,此前没见过),

    6条38炮风帆护卫舰、12条24至32炮小型风帆护卫舰,全部战力也就是24条炮舰。其他都是一些火力不足的大型运兵船,普遍只有10炮以下,足有好几十艘。剩下的运输船,都被郑成功留在缅甸,用于为李定国留下的占领军维持伊洛瓦底江后勤航线了。

    从数量上看,越南海军大船约有三十余艘,还有拉丁帆西洋炮舰五十艘,普通广船数百。郑成功大型炮舰才24艘,没有小型炮舰,运输船也比越南海军少一个数量级。

    郑根觉得自己很有机会,事到如今,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狭路相逢勇者胜。

    ……

    双方舰队先锋之间的距离,很快接近到了十里之内,随后八里、七里一边快速短兵相接,一边各自调整着阵型。也正是到了这个临门一脚的时候,郑根才注意到,郑成功的船队队形展开方式,跟他很不一样。

    这个时代,西方还没有出现“风帆战列舰”,那玩意儿原本要到18世纪30年代的七年战争时,才算是彻底成熟。在那之前几十年的第三次英荷战争中,英荷双方各自在实战中摸索升级军舰,渐渐摸索出战列舰的优势,这才算彻底淘汰了高艉楼的盖伦炮舰。

    所以,在这个时空,大明反而成了战列舰的发明国。而既然西方没有战列舰的概念,也就不会出现t型横队的对炮战术。

    双方就算开炮交火,也都是各自对头冲击,然后错舷而过时互相轰击。要不就是跟当年英西战争那样,玩拖刀计。

    因为这个时代的舰炮射程实在太近了,滑膛炮的准头更是垃圾,海浪又颠簸,所以绝不可能隔着一两里地对轰那种,很多时候对炮距离也就在两三百步甚至更近。

    都这么近了,还怎么拉战列线?当然要一对一单挑,捉对厮杀各自为战。

    可是,就在双方接战前,郑成功却提前让他的舰队转向、让那二十几艘炮舰分散往左右两翼,似乎是打算突前包抄郑根。只留下了那五六十艘大福船大广船在中军,放慢了速度拦住正面去路。

    “郑成功这是对他的护航炮舰非常有信心,只靠打头的这24艘炮舰,就敢冲我的主力了?所以把其他虽多却火炮不足的笨重运兵船,留在中间减速慢行?他就不怕这24艘炮舰被我分批各个击破么?”

    郑根内心闪过一丝不可思议,他当然看出了郑成功这个战术的特点,那就是笨重少炮的船不容易被缠住,还能利用两翼包抄的优势咬住越南海军。

    但这个战术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兵力会分散,无法集中优势兵力同时进入战场,打成了添油战术。分两翼包抄的24艘炮舰交战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