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反而成了个配角。
他其实不知道,这两位亲王来到金陵城之后,便在城池内外广布耳目,早就听说萧文明整军经武颇有一套。
如今大齐朝廷刚刚经历了野驴岭一场惨败,朝中精锐几乎损失殆尽,正在用人之时——能臣干吏固然可贵,但是懂军事的文武全才才是最最急需的。
因此,他们原本找汤光耀过来,不过是想问问他重新丈量土地的事情,可现在萧文明的情况,反而又成了一个更加重要的话题,汤光耀本人反而被冷落了。
这就叫人不在,一样能抢戏,这哪里说理去?
汤光耀对此虽然有所不满,但他人微言轻,不敢打断两位亲王的谈话,低着头郁闷了好一会儿,才听话题重新转到了自己这边。
只听康亲王问道:“看汤大人的年纪似乎不太年轻了吧?不知贵庚几何?”
汤光耀听了一愣,赶忙回答:“下官今年三十有三……”
回答这话时候,汤光耀脸上尴尬得浮出一层冷汗——他年轻时候,也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子了,偏偏科场并不如意,十五岁上考场,大小科举经历了十余场,直到三十岁这才中了第一百五十四名进士,排名不算靠前。
在大齐朝当官,科举正途出身很重要,年龄也同样重要。
毕竟大齐朝人口亿万,读书人也很多,每年都有不少天纵英才,不到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这才有慢慢在官场磋磨和培养的价值。
要是一个人,考到五十岁才中进士,等他上任时候,半只脚都踩在棺材里了,能有多少价值?
而汤光耀,三十多岁的县令,不年轻了……
因此只见康亲王点了点头:“三十三岁,做到七品县令不算年轻,但也不算老。汤大人前途无量,日后还要好自为之、小心行事,将来必有出头之日。区区一个七品县令,要我看是屈才了,可到府里、省里高就……”
康亲王的话说到一半,却被毅亲王打断了:“这话似乎不太妥当吧?康亲王,你我虽是亲王,但没有圣上的旨意,干预地方政府官员升迁、任免,似乎有所不妥。”
朝廷的确是有这样的规定,只不过像亲王这样的人物地位崇高,说话分量也重,要是向地方官提出什么建议,地方官员是一般不会拒绝的。
因此,既不下命令,不过是建议而已,那自然也就牵涉不到“干政”二字,说算违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也不算违规,是打了个“擦边球”。
然而这里毕竟不合规矩,皇帝万一追究下来,也是无可辩驳,又被辈分高的自己两辈的毅亲王当面提出来,康亲王脸上一时有些尴尬。
而听说自己要被提拔的汤光耀,来不及高兴片刻,便被这几句对话惊了个不知所措,心想:自己升官固然是好事,可为了自己这么个芝麻绿豆的官,怎么两位亲王就斗起嘴来了?
这两位大人物,那都是拔根头发丝比自己腰还粗的——自己能升官就升官,不能升官就混口饭吃,可别卷入朝廷高层的斗争之中,一不小心就被碾成了齑粉……
因此机灵的汤光耀选择谁的话都不接,又略略说了几句片汤话,尽量让气氛变得格外尴尬和沉闷,这才趁机告辞出去了。
虽然这场会面搞得有些虎头蛇尾,但对汤光耀而言,却也是大有裨益的——至少他见到了如今朝廷里最顶尖的两位权贵,并且还探明了皇帝的口风——光这两条,即便它不能立即得到升迁,但只要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