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或缺的利器,早晚要开采的。
不过因为还没找到金属矿源,所以一次性搞得太多也不是很有必要,就先派12个人,6人一班,分上下午进行采集就行了。
这两条命令下达之后,部落里很快就有了新的动力,忙完了种植大豆事件的人们才歇了没两天,就又一次忙碌了起来。
众人三五成群的外出找金属矿源,想拿个“集体奖”,一起得到陈立所说的优质武器。
一些不想外出的,则和陈立一起搞起了新的炉灶。
烧煤的炉灶结构比较简单,陈立儿时就经常使用煤炉,印象很深。
只要随便找点黏土,再搞点木头当模具,花费一些时间就能做出来。
但是这样的炉灶有个很大的弊端——太脆弱了。
陈立做了一个,发现纯黏土做的炉灶很容易垮掉,根本承受不住满满一锅食物的重量。
所以他又想了另一个办法——烧砖头!
用砖头来搭建炉灶,绝对稳稳当当!
砖灶,烧煤!
这可是十分超前的配置了!
要知道,即便是历史上极为富裕的北宋时期,煤炭的主要用途也只是烧制瓷器和冶铁。
能够在家里烧煤的,基本上都是王公贵族和特别有钱的富豪。
老百姓烧煤……那可是明清时期的事情了。换算下来,已经是蒸汽时代,比铁器时代还要高1个档位!
烧砖和烧煤,在技术难度上都不高,只要知道怎么做,就可以很容易的模仿和复制。
刚好,陈立就懂这个。
烧砖需要黏土,部落附近的黏土储量还是比较丰富的,再加上有淡水资源,刚好可以提供给他炼砖头的环境。
制作砖头的过程很简单,只要将黏土晾干、碾碎,再混入一些贝壳研磨而成的石灰粉,然后加水,不停的捣鼓践踏,“暴力揉面”个几次,就能炼成质地优越的上乘混合土。
接着用模具做成一块一块的,风干一定的水份,放进窑里用火烧制就行了。
整体流程是不复杂,不过倒是很费时间。
陈立亲自带头,手把手的教族人们炼砖的方法。
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5天的时间,风干黏土就占一半时间了……
5天之后,他得到了“造窑”的10点科技点奖励,以及“烧砖”的100点科技奖励。
前者相当于一个“建筑”,由于太过简单,所以被系统判定为“青铜文明”的级别,只给了10点。
而后者可是实打实的“铁器时代”文明技术,历史上是秦朝时期开始有人制造砖头的!
因此就算技术再简单,系统也是老老实实给了他100点的大奖!
嗯……造窑和烧砖。
两者合并,可以简称为——造窑砖家!
陈立做的砖窑不是很大,一次只能烧制200多块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