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细细读下去。
克莱斯看完了绪论之后,顿时就被吸引住了。
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看讨论。
能不能吸引住人,那就要看绪论了。
这篇绪论的写作手法,很有诱读性,至少,克莱斯自己,是被绪论中的论据和提出的论点给吸引住了。
层层深入,颇有层次感,
就像是钩子一样,会吸引你往下读下去,有趣且详细。
强大的逻辑能力再加上寻找到合适的论据之后,提出让人感兴趣的论点。
这就是一篇,很好的论文了。
这样的文章读起来。
会让人有一种舒适的感觉。
嗯,就是舒适。
只看绪论的话,克莱斯觉得,这篇文章,即便发不了jama,发到jama下面的子刊,也是颇为不错的。
然后,克莱斯就细细地开始阅读着方法和结果。
这两部分,都是作者自己对整个过程的阐述,所以,可读性其实并不大,只要找到其中有没有错误,够不够严谨即可。
克莱斯最开始读下来,不停地点着头。
然后他整个头就开始慢慢不够用了,虽然他不用去审核文章里面的结果的过程以及数据的正确性,但是,那庞大的表格数据,那复杂而繁多的角度、力量的物理学符号牛顿n……
即便是整理之后的,一些统计性的图表,虽然从大体上看,非常好看又细致,内容十分丰富。
可克莱斯觉得,这写图表,绝对超过了整个文章可以表达的信息量。
然后好不容易翻完了第一页,再看第二页和第三页时。
克莱斯就开始抓头发了!
oh,my god,谁在和我开玩笑么?
这么多统计数据?
几百,几千的原始数据?
整理后的数据,也有几千条?
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谁在和我开玩笑,对面难道是数据系的一个大团队做出来的图表么?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课题?
看到这里的时候,克莱斯专门把文章拉到了最上方,看了看作者的名字。
lu,cheng;
lin,hui;
克莱斯觉得,这两个人,应该不会是默默无闻的人才对。
于是,他开始对两人进行了搜索。
首先就是看到了陆成发表的文章,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然后就没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