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地摄影师手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81章 汉奸?英雄?间谍? (1/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玛尔塔,问问他对他的曾祖父了解多少。”

    咖啡馆靠窗的位置,坐在里侧的卫燃换上俄语漫不经心的说着,同时却也拿起了那一沓手稿随意且快速的翻看着。

    “你也学会日语了?”夏漱石趁着玛尔塔和他带来的鬼子沟通的时候好奇的问道。

    “我学那破玩意儿干嘛?”

    卫燃漫不经心的答道,“这上面不这么多汉字儿呢嘛,猜也能猜个七八不离十。”

    “要不我帮你翻译翻译?”夏漱石提议道。

    “不用”

    卫燃一边翻一边答道,“你都说了这上面没线索了,翻译纯粹是浪费时间。”

    “也行”夏漱石点点头不再多说,同时却也暗暗琢磨着,他和对方到底差了多少。

    虽然没有细看,但卫燃却也大概从目录和翻阅中看出来,这沓手稿基本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这头名叫平野大翔的鬼子参军之前的经历。

    第二部分是在华夏战场“做生意”的经历,第三部分则是离开华夏被派往了菲律宾的战斗经历。

    而最后一部分,自然是战后的余生,针对性的翻了翻,这一部分也是未完成的部分。

    将这一沓手稿装进文件夹,卫燃端起咖啡,趁着身旁的玛尔塔和对面的鬼子沟通的功夫陷入了沉思。

    他是个历史学者,对面的夏漱石同样是个历史学者。

    正因如此,他们二人对大阪师团的看法要清晰而且客观的多。

    甚至可以说,他们二人或许比相当一部分鬼子对这支部队的看法都要更加的客观和公正。

    无论网络上如何调侃,“只会做生意的大阪师团”终究也只是个绰号罢了。又或者说,太多人对这个绰号进行了曲解。

    什么是做生意?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穗穗,她就是个足够专业的生意人,衡量每一笔交易的成本、风险和利润,然后客观冷静的选择交易或取消交易,又或者为了达成交易,思考怎样规避过高的风险。

    同样的道理,在二战时期,相比鬼子内部那些人均畜生动不动就要碎个玉或者万个岁的师团,大阪师团却要相对冷静的多。

    它们几乎在用生意人的眼光对待每一场战斗,成本多少、利润多少、风险多大,能打肯定要打,打不过肯定要跑。玉碎?玩去吧!傻b才白白送死!

    这就是大阪师团的生意,换言之,这是一支劲敌,头脑冷静真正在打仗的劲敌,这玩意儿的危险程度其实要远远高于那些疯狗师团。

    那么这位平野大翔的生意又是什么生意呢?卫燃在思索间拿起了那把断刃的武士刀。

    虽然这把武士刀只剩下个刀柄,但无论做功还是用料都能看出来,这绝非鬼子后期配发的那些大路货铁条。

    仅凭这一点就能确定,这头鬼子的家底儿颇丰。

    另一方面,刀柄末端残存的蓝色“刀绪”,也暗示着这把刀的主人应该是个“尉官”。

    将这提供了些许猜测的刀柄放在一边,他又拿起了那把牛角梳子。

    这把梳子做功倒是格外的精致,其上镶嵌的螺钿还拼凑出了海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