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这次科举之中表现如何。
毕竟,赵昆有言,前几次科举不以地域论处,一视同仁。
只要排名靠前,均可以录取。
但是,毕竟各地的教育水平不一,时间长了,自然教育强的地方,名额会远超教育相对落后的地方。
这也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
因此,前几次科举之后,朝堂会根据各地士子的录取比例,综合考量,划定名额。
这项政策,虽然是偏向教育暂时落后的地方。
但是,最关心的,却是那些教育实力强悍的郡县。
毕竟这关系到他们治下之地日后能够分到几个名额。
这些东西,肯定是日后政绩考核之中的一个大项。
如今二师登基在即,眼看着就要大干一场。
谁想在这个时候给他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另外,商户们,也对这次科举极为关注。
他们的关注点,却又有不同。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野蛮生长,可以说,整个大秦,没有谁比这些商户们更懂得,知识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和朝堂抢人,他们自然是不敢的。
但是,但凡考试,总归有个排名先后吧?
有些人实力很强,但是运气不好,差一点上榜。
怎么办?
从事对口行业的商户,肯定会上去疯抢。
尽管近期大秦大动作不断,但是达到举国关注程度的,只有科举这一件事情。
毫无疑问,这次科举,切切实实,向大秦百姓展示了一个道理。
什么叫知识改变命运。
国家银行宽大的事务大厅内,扶苏不断的来回踱步。
科举盛事,是事关大大秦上下的大事,自然不能轻忽以待。
在这次的科举之中,嬴政对所谓的新朝臣子,并没有重用。
新朝的臣子们,做的都是一些杂活儿。
反而,重用的都是一些思维逻辑偏向旧朝的臣子们。
这个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新朝臣子,虽然也都是出自士子阶层。
但有一说一,这些士子们自从跟了赵昆之后,就在解放思想的道路上狂奔不回。
譬如陈平,好好的一个帝国丞相,被赵昆生生改造成了一个大金融家。
平时他迎来送往,都是一些豪商巨富。
脑子里面想的都是一些与金融政策有关的东西。
这些东西,在大秦如今的百家学派之中,哪一家有具体阐述?
甚至,绝大多数学派的观念之中,陈平所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