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望将军,莫要辜负了我们的一番好意。”
老者一番话说下来,有理有据,即便是韩信也无从拒绝。
老实说,他也不想拒绝。
正如对方所说,律法严苛,军法更是如此。
郡守周庚不能够破坏市场价格,从百姓手中收购粮食。
韩信作为领兵之将,更没有权力从百姓手中购买什么东西。
不过,如果此事是百姓自愿,那即便是嬴政,也没有办法说什么。
这种事情说白了你情我愿,还能够体现军民关系融洽。
即便是朝中的诸公听闻,多半也会抚须而笑,倍感欣慰。
当然话是这么说,但是韩信并不会白拿这些百姓的粮食。
他对赵昆有极强的信心,相信关中的粮价问题很快就会便宜下来。
到那个时候,自己这边缺粮的窘况也一定会有一个说法。
到那时韩信只要在跟赵昆补领一道命令,补偿这些百姓就是。
这对于韩信来说根本不是什么大事,毕竟他不缺钱。
第一批送粮的百姓只有数百人,光是他们送的粮食实际上是杯水车薪,最多只能解决大营三日的口粮问题。
但这些,人回去之后,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在长沙郡蔓延开来,甚至很多旁边的郡县,都听闻了消息。
从这些人送粮开始,附近百姓自发的往大营送粮食的事情就从来没有中断过。
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大营之中的粮食,便已经堆积如山,甚至远远超过了前三个月韩信从粮商手中购买的粮食数量的总和。
而且百姓们送来的粮食,都是白花花的稻米。
韩信这种自认铁石心肠的人,也不由得大为感动,情难自禁之下,他奋笔疾书,给赵昆送上一封密信。
在密信之中,韩信详细描述了大营之中这半个月以来所发生的事情,在密信末尾,他连着写了三遍民心所向这个词语。
相比而言,他向赵昆讨一个命令补偿这些百姓,反倒陈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般。
很快,赵昆的回信便以飞鹰传信的方式,返回广南大营。
赵昆在这道手令中批复:百姓们的拳拳诚意,信切莫不可辜负。
与此同时,赵昆还给了韩信一个权限,那便是在他的职权范围之内,只要是他认为合适的都可以去做。
对于赵昆的这封手令,韩信却没有多想。
他此来督建广南新城,携带的银行汇票数额极其巨大。
毕竟建设广南新城的预算是以万万银币为单位的。
作为重要的前期基础工作,韩信手中自然不会缺钱,他的钱够多,就连韩信自己都认为实在是花不完。
所以接到赵昆的命令之后,韩信立马就大笔一挥,准备以高于如今已经回调的粮价,接近两倍的价格,补偿前往大营送粮食的白百姓。
之前这些百姓来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