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
论倚重,他不如曾经的李斯。
论信任,他不如曾经的顿弱。
论感情,他更比不上王贲。
但是,此时他这话一出口,居然得到众朝臣的群起响应。
众臣纷纷附和。
就连铁路沿线的外郡官员,都纷纷表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只要太子愿意让他们加入修建铁路的大业之中,一切都好说。
彷佛刚才坚决反对的不是他们一样。
而修建铁路,修建新城,也成为他们眼中的香饽饽。
每个人瞬间开窍,明白了他们能够从中间获得的好处。
其实这一点都不难理解。
能够混到大朝会上的官员,没有一个是傻子。
他们自然能够看得出来,建设广南城能够给大秦带来多么巨大的利益。
抛开情感因素,谁都懂得怎么选。
不说建设广南这座巨城,只是说修建铁路,能够给沿途的郡县带来多大的收益?
简单想想就能知道,修路需要人,而且需要数以万计的人。
人吃马嚼的,总要花费。
这些人,可以说就是移动的钱袋子。
路修到哪儿,哪儿就会迅速富裕起来。
可别小看这些吃吃喝喝,对当地的经济收益,绝对是一大助益。
更不要说占用土地以及铁路修好之后对沿途郡县带来的帮助了。
大秦或许还没有人能说出要想富先修路这样的话,但是,道理他们却懂。
毕竟自嬴政修驰道,到后面的水泥马路。
大秦的交通网建设就从未停止过。
交通方便带来的好处,谁都能够看得到。
看到这一幕,众多番邦使臣,都默然不语。
刚才那么激烈的争吵,居然被扶苏一句话就压服。
可想而知,扶苏在监国这段时间,积攒了多少威望。
在这个过程之中,嬴政一言不发。
他心里很欣慰。
扶苏这几年的成长,是肉眼可见的,就算以后去美洲,也能独当一面。
而扶苏之所以会站出来,主要还是赵昆借着送花灯的几乎,跟赵昆来了几次千里传信。
信中涉及的内容,主要还是朝政制度的问题。
以前在云中郡的时候,扶苏就让萧何分析了一下,内阁制度,后来赵昆又建了不少新衙门。
到最近,赵昆才下定决心,取代大秦原有的三公九卿制度。
大秦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