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外,还有不少随身侍女,跟在马车左右。
太子出行的排场,不可谓不大。
王雪禁不住露出诧异的表情。
赵昆发现了异样,歪头问:“怎么了?”
王雪无奈的指着马车左右,道:“百家之人难免有恃才傲物之辈,见了这些,怕是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只怕我们想跟他们交流,也没人敢搭话。”
“这.....”
赵昆迟疑了一下,有些尴尬的道:“是我大意了,这些人跟在身边,确实影响不好。多谢王姑娘提醒!”
说完,他便吩咐了几句,让侍女都走了,只留下几个侍卫跟着。
“这样就好多了。”王雪吸了口气,笑着道:“出发吧。”
“恩。”赵昆应了一声,踏上了马车。
........
与此同时,咸阳城狮子楼顶层。
一群老头小青年正在把酒言欢,讨论最近一段时间的辩论赛,以及橄榄球赛事。
在这群老头小青年之中,不乏一些朝中官吏。
比如张良,陈平,以及蒙毅这样的重臣。
此时,一名儒家老头正在高谈阔论:“秦王有言在先,博士宫找人,一切以百家学子为主,我等最近争论之事,无非就是谁主谁辅,可争论到此,也没结果。”
“对啊,几位大人都是朝中重臣,难道视秦王之言为无物吗?”另一名法家学子附和道。
现在儒法两家,算是开了新的争端,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当初李斯在的时候,法家将儒家按在地上摩擦,如今李斯已不在,儒家自然也想尝试一下把法家按在地上摩擦的滋味。
但法家肯定不干啊!
所以两家又掐了起来。
儒家说法家不懂礼数,正因为法家李斯乱政,大秦才走了一遭弯路,如今再走新路,肯定不能用法家。
可法家撇得很干净,说李斯数典忘祖跟他们没关系,他们才是大秦的中流砥柱。
毕竟,现在的大秦依然是以法治国。
在这种环境下,所有人的主观意愿,肯定是偏向法家多一些。
如果公平竞争的话,法家一点也不惧。
就目前来看,法家依然是大秦最实用的学术,所以位列科举九科之一。
不过,相比做事一板一眼的法家,儒家更懂得变通。
从孔子开始,到后面的孟子,荀子,儒家的思想一直在变革,从未停歇。
即使到现在,也有鲁儒宣扬利益至上,其余儒生为了在朝堂上寻得发展,大谈统一思想。
也就是说,儒家在精神层次上,更为丰富,比法家更会忽悠人。
扶苏的在儒家派系中,还是很有分量的。
特别是扶苏监国以后,儒家看到了复兴的希望,所以很多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