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覆秦从计划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九十五章未来才是星辰大海 (4/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bsp; 而且,别看国事时报的影响力极大。

    可这份报纸一直都是一个赔钱货。

    国事时报是一种极其重视时效性的报纸,为了保证这种时效性,陈平特意建立了一套遍布大秦的消息传递体系。

    另外,大秦各郡,都有一个专门印刷报纸的印刷厂。

    光是这部分的投入成本,就耗资巨大。

    每年的维护费用,也价格不菲。

    国事时报的发行量虽然大,但到现在还没有盈利。

    报纸的价格一提再提,但依旧入不敷出。

    这个消息,自然被商人们打探到了。

    因此,他们才会如此干脆。

    拿到报纸刊号,对他们来说,也就是给自家的货物多弄一种宣传渠道。

    怎么发,发什么内容,发多少,都是自己说了算。

    事实上,陈平自己也觉得,目前来说,只能如此。

    但赵昆却不这么看。

    报纸的妙用,如今的大秦,还远远没有发现。

    如果是按照国事时报这样的朝堂政报的标准来定,那任何报纸,定然都是不赚钱的。

    开放办报的制约,赵昆本意是想进一步解放大秦百姓的思想。

    如今,大秦学宫已经走上正轨,百家融合的进度越来越快。

    用不了多少年,百家学派的名字恐怕就会消失,以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而示人。

    学派隔阂消失,文明发展更进一步。

    在赵昆看来,已经到了可以着手实施思想解放的时候。

    经过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大秦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加之普及义务教育,开启民智。

    很多百姓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旧有观念与新的认知之间的一种极度的割裂感。

    比如说,当初市场监管局允许建筑类商行成立。

    注册商行,其实根本不需要多少成本。

    按理来说,建筑类商行对于之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百姓来说,是阶层跨越的千载良机。

    然而,事实上,别说是普通百姓了,便是那些勋贵、豪商,都畏缩不前。

    除了樊会,没有一个人敢做建筑商行。

    即使有大秦建筑集团这个庞大的政府工程商做基石,也没多少人敢涉足建筑商行。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这种事情,以前一直都是朝堂牵头主导。

    下面的人只管干活儿,都动辄有掉脑袋的危险。

    长久以来的经验,告诉他们,这活儿根本不是人干的。

    事实上呢?

    樊会的建筑商行成立后,纵横咸阳、洛邑、广南,赚钱赚到手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