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后我是所有大佬的白月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939 渊月番外1 (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这是相守与承诺。

    第四个拥抱:江教授50岁那年,夫妻二人再获诺贝尔,同时拿下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对“两次同拿诺贝尔奖”的夫妻。晚宴上,两鬓微白的谢教授搂着风韵犹存的妻子,贴面共舞。时光荏苒,他们依旧浪漫。

    这是陪伴与辉煌。

    其实还有第五个拥抱……

    两个并排挨在一起的骨灰盒,上面盖着鲜红的国旗。

    这是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939 渊月番外:

    婚后第一年,江扶月和谢定渊组建了各自的实验团队,手上都握着国家级研究项目。

    谢定渊的主要阵地还是在汗青生物,偶尔也会借q大的实验室。

    说起汗青生物,早几年就开始从临淮搬迁,如今主要业务和重点实验室已经全部挪到帝都。

    江扶月的活动范围则是明大校内,这里不仅有她的个人实验室,还背靠无尽楼丰富的交叉学科资源,可谓“洞天福地”。

    作为项目主导,也是团队灵魂,两人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上发光发热,成绩斐然。

    但忙也是真的忙,特别是阶段性实验结束要出分析报告那会儿,两人干脆直接住在实验室。

    经常十天半个月不回家。

    等两人忙完,才发现年年和岁岁蹿高了一大截,能跑能跳,都可以拿着勺子自己吃饭了。

    两人这才惊觉,他们错过了孩子的成长。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所以两人约定不管多忙,每天十一点前都要回家。

    工作时间压缩了,工作量又没变,两人只能提高效率。

    连带整个团队都开始高效运转。

    这一年,江扶月和谢定渊的论文发表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学术圈也流行起这样一句话:“永远不要跟谢定渊和江扶月两口子拼速度——赶不上的!”

    但仍有无数硕士研究生想加入两人的团队。

    也是在这一年,江扶月进入q大,攻读化学专业的研究生。

    周正奇终于实现了把江扶月挖到自己学校的梦想!

    据说研究生入学那天,他亲自站在q大校门前,迎来送往,高兴得像个孩子。

    可惜,那天岁岁发烧,江扶月跟教务处请了假,延后三天报到。

    周正奇:“?”

    ……

    婚后第二年,江扶月就以惊人的速度修完了硕士课程,并被q大聘为教授。

    暂时不开课,但要带一带这边的实验室和团队。

    谢定渊则为汗青生物开拓了细胞重组方面的新领域,主要研究人体器官克隆。

    这一年,两人依旧保持着十一点前到家的习惯。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