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的重要性,自不必说。
就法理而言,德川庆喜的即位是确切不移的僭位。
可是,“法理”这种东西,是需要实力来做背书。
弱者的“法理”,只不过是一个笑话。
如果没有警察、军队等国家暴力作支撑,那么法律文书就只是一堆废纸,根本不会有人遵守。
当天下人都不承认“北幕府”时,那么它就是饱受唾弃的伪府。
但反过来说,假使有强大的势力——比如西国诸藩——为“北幕府”站台,那么假的也会变为真的!
青登暗自思量:“一桥派”肯定已经派出使者去联络西国诸藩。
虽然这个世界是大号的草台班子,但青登可不认为德川庆喜的突然僭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产物。
否则,这只不过是平白送战争理由给青登。
平定叛乱,剿灭逆贼——这世间没有比它更正义的战争理由了。
若不找条大腿来抱,那么“北幕府”活不过半年。
遍观当今天下,有能力且有动机协助“北幕府”的强大势力,就只剩下西国诸藩。
只要与西国诸藩联手,那么“一桥派”就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青登已推理出“一桥派”的行动逻辑:以僭位作筹码,制造幕府的分裂,抬高自身的价值,以此来换取西国诸藩的青睐。
“原将军后见职”与“第十五代目征夷大将军”——哪一方更有合作的价值,一目了然。
从另一种角度来考量,德川庆喜的僭位未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投名状”。
窃据上位,彻底把自己的后路堵死,诚意尽显。
尽管此举相当激进,几近疯狂,但绝非做无用功。
西国诸藩不可能不对这个新幕府感兴趣——换做是青登,他绝对会第一时间联系“北幕府”,共商联盟事宜。
如果说,西国诸藩真的与“北幕府”建立攻守同盟,各取所需……不夸张的说,后患无穷!
届时,西国诸藩将摇身一变,从幕敌变为幕府的忠臣,进而以“匡扶幕府,讨灭橘贼”为由,向青登发起政治攻势,打压“南幕府”的政治合法性。
综上所述,“北幕府”的威胁,不可小觑。
捋顺其中的利害关系后,青登举头遥望西方的天际线,心中暗忖:
——果然,西国诸藩才是当前的头号大敌……!
说到底,唯有“北幕府”与西国诸藩绑定在一起,才会产生莫大的威胁。
一个单打独斗的“北幕府”,根本不足为惧。
因此,西国诸藩才是主要矛盾!
只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那么其他次要矛盾自然迎刃而解。
想到这儿,青登微微沉下眼皮,目光深邃地凝视西方。
当前的天下局势已相当明了:自关原合战以后,新一轮的东西对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