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装逼能装穷,上午是历史学家,下午就是劳苦大众,起早贪黑,梦里都在做着发财梦。
为此,他们有一个形象的外号叫做铲地皮。
夏雨和张导也听说过铲地皮这个名词,并不意外。
“哦?是吗?那真得好好看一下。”
只见摊上的东西,确实都是“破烂”,看上去有点年头了。
缺了个耳朵的铜炉,褶皱的粮票,发黄的古书,开裂的古玉,灰尘都没擦干净的木器等等。
这还不算,摊主又从蛇皮袋里面拿出一大叠的纸张,上面好像是书法。
“好东西,你们都看一下,只要两百元一张。”
“什么来的?”张导毕竟是少接触这行,所以愣了愣,看上去像是印出来的书法作品,但他又不敢肯定。
夏雨则是一眼就认出,说道:“应该是碑帖拓本,就是从古碑上,用纸和墨复印下来的。”
摊主举起拇指:“没错!有见识,有眼光。”
碑和帖是关于刻石文字的两个概念。碑是竖石,帖是横石。从内容讲,碑是记叙当代的人或事,以志纪念。帖一般是将古代名人墨迹摹勒上石。
碑帖都是刻石,在有纸、墨以后人们便用椎拓方法将铭文拓下来,这样容易阅读清楚,保存方便,流传益广。这里讲的碑帖,就指碑帖拓本。
历代碑帖是一座宝库,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哲学、风俗民情、文学艺术,可与史籍互相补证。
很多人不了解,碑帖留下了自古至今无数名家的书迹,呈现出各种字体,各家流派的书法风格,实为中国书法之渊薮。
“这种东西,也有人收藏吗?”张导询问夏雨。
“应该有吧!”
旁边一位老人闻言,笑道:“碑帖拓本,自古以来就是收藏品之一。”
他告诉周围的人,明、清及民国是碑帖拓片收藏之高潮。
比如清人朱文钧以自己30余年之心血,收藏汉唐碑帖拓本七百余种,他曾为收藏宋拓《醴泉铭》拓本忍着巨大沉痛变卖掉家藏明代沈周的《吴江图》和文徵明的《云山图》,才凑够款额四千块大洋购得之。
“据说在京城当时买一所四合院才七八百元,买那件拓本等于买五所四合院。”
夏雨朝老人抱了抱拳:“多谢老先生解惑,不知老先生尊姓大名。”
“他是文物研究所的刘老。”忽然有人曝光。
刘老却已经从里面挑选了五张:“两百元一张,我这里五张,一共一千元,对吧?”
呃!
摊主一听是文物研究所的专家,立即意识到,自己刚拿出来的碑帖拓本是好东西,肯定卖便宜了。
然而,两百元一张,是他刚才说出口的,现在改口的话,他以后在这里做生意就有点难了。
想了想,他只好苦笑:“没错!”
话音一落,那一叠的碑帖拓本就被人抢光,摊主有点欲哭无泪。这帮混蛋呀!下手可真快。
张导和夏雨抢得最多,虽然他们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