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塞进怀中,继续编麦秸秆辫子。
动力十足!
宋晴薇和白芷一并搬着六卷麦秸秆辫子回去。
桂妈妈见两个人回来,搭把手接了东西放进屋子里头,“我还说大约得等上半日才能去拿,不曾想竟是有现成的,倒是免得等了。”
“似乎是赵家老太太做主,全家人昨晚熬夜一块忙活编好的。”宋晴薇道,“这赵家老太太,似有些头脑。”
“岂止是有头脑,更是精明能干呢。”桂妈妈笑道,“这寻常人家的婆婆,哪个不是看儿媳妇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唯独这位赵老太,待儿媳妇如亲生女儿一般,儿媳妇对她也打心眼的孝顺,一家子过得和和睦睦的,日子比其他庄户过得都强。”
“家和万事兴嘛,这赵老太的确是通透的很。”宋晴薇再次感慨,越发坚定了往后若是帽子生意不错,只在这家采买麦秸秆辫子的信念。
跟通透聪明人做生意,最是省事儿的。
至少对方绝对不会做突发奇想的蠢事。
聊天间隙,桂妈妈把做好的早饭端上了桌。
薄煎饼,疙瘩汤。
前者软嫩,后者浓稠,都带着十足的面粉清香,配上凉拌的新鲜黄瓜,清淡可口。
宋晴薇的那份里面,桂妈妈都放了些鸡蛋进去,增添香浓滋味之余,更确保营养。
吃罢早饭,短暂歇息,三人分别忙碌。
宋晴薇照例抄书,桂妈妈和白芷则是继续做帽子。
有了昨晚做帽子的经验,两个人此时做起帽子来也算是轻车熟路,做帽子的速度比昨晚快上不少。
做好帽子,便是扎花。
兰草、桃花、翠竹……
寻常花样,且不必像绣荷包那般绣得那般精细,只需有个花样点缀即可,且麦秸秆材质比布料要硬实许多,这扎起花来也没那般繁琐难绣。
总之,做起来比绣帕子、绣荷包简单省力许多。
一整天加上夜晚的忙碌,六盘麦秸秆辫子尽数用完,加上昨晚的,一并做了十二顶帽子。
大小不一,帽檐或大或小,或长或宽,如此来满足不同审美需求之人。
将所有做好的草帽以及宋晴薇这段时日抄写好的书本尽数打包装好,在第二日的清晨,三人一并出了家门,往县城而去。
书本分量足,数量不少,略显沉重,无论是背着还是搬着,对于三个人来说走这般长的路都是负担,因此没有丝毫犹豫,在看到有前往县城牛车之时,宋晴薇三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坐车前往。
连人带货,一共付了四文钱。
牛车比走路快上一些,抵达县城之时比先前更早一些,许多铺子都还没有开门。
宋晴薇三人便先带着所有的东西在街上找寻个合适的摆摊地方。
清丰县城不算小,街道也算宽阔,此时时候也早,摆摊可选性颇多。
挑挑拣拣,宋晴薇最后将摆摊的位置选择在了布庄和首饰铺子的附近。
都是穿戴相关的生意,目标客户也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