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反倒厚赐皇后诸多珍玩。这般反常之举,令六宫佳丽心中惴惴,唯恐皇后病中又酝酿出什么雷霆手段,叫她们再尝那身心俱疲的滋味。
坤宁宫内,赫舍里氏纤指轻抚过承祜的衣物,眸中泛起层层涟漪,既有蚀骨的愧疚,又有深沉的怀念,可心底却出奇地平静。自那日皇上亲临坤宁宫,将二阿哥夭折的真相和盘托出后,她便日日活在悔恨之中。
其实她并非没有怀疑过真相,只是太皇太后的眼线遍布六宫,怎会抓错人?每每思及承祜,便又想到苏布达,心头愈发沉重。说到底,终究是自己疑心太重,当年苏布达待她一片赤诚,是她辜负了这份真心。二阿哥的夭折,是报应,更是她这个做皇后的失职。
这半年来,赫舍里氏反复咀嚼着过往。那日与皇上争执后的促膝长谈,倒让两颗心比从前更近了几分。她将埋藏多年的惶恐与不安尽数倾吐,除却大阿哥一事只字未提,其余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个干净。
她心知肚明,大阿哥之事一旦挑明,便再无转圜余地。她与皇上之间好不容易重建的信任会轰然崩塌,甚至可能因此病逝。所以,她与皇上默契地维持着表面的平静,让这件事就此翻篇。可这秘密就像一根毒刺,深深扎在两人心间,阻隔着他们相拥取暖,阻隔着他们共同舔舐丧子之痛。
思及此,皇后唇边不禁漾开一抹复杂的笑意,三分苦涩中带着七分甜蜜。那夜皇上竟向她执手致歉,这着实令她震惊难言。更出乎意料的是,皇上竟将那些从不与人言的隐秘心事一一吐露,铲除鳌拜前的如履薄冰,事成后的意气风发;前朝党争的暗流涌动;乃至来年削藩的筹谋布局。
最让她心头震颤的,便是皇上忆起大婚时的情景。他说她带给他的不仅是闺房之乐,更有安如磐石的依靠与沉甸甸的责任。皇上甚至坦言,他期盼的不仅是相敬如宾的夫妻情分,更渴望与她成就一段千古传颂的帝后佳话,携手开创大清盛世。这番肺腑之言,让她恍然惊觉从前的自己是何等可笑、可怜又可悲。
那一夜,红烛高烧,他们促膝长谈直至东方既白。往昔的误解、隐忍的不安、蚀骨的悲痛,连同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美好与对未来的期许,都在这一夜说开了,说淡了。
那日破晓时分,皇上起身离去之际,她攥着龙袍一角郑重起誓,恳请皇上再予她一次机会,定当将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皇上含笑应允,还说他相信她。至于皇上离开时那副阴沉面色,不过是他们二人合演的一出戏。皇上坦言,自己此前因悲伤过度对后宫嫔妃的磋磨已惹得六宫怨声载道,他若此刻不摆出雷霆之势,待她病愈重掌凤印时,恐难服众。这番苦心孤诣,全是为护她周全。
未成想那夜倾心长谈后,她因悲喜交加,凤体终究支撑不住,再度病倒。那段时日皇上表面不近后宫,实则时常微服来坤宁宫相伴。红烛帐暖间,两颗心愈发贴近。
得见皇上如此深情,她终是卸下心防,静心调养。半载光阴倏忽而过,待与皇上商议重掌六宫之事时,她眉宇间尽是甜蜜与坚毅。如今面对后宫那些争宠的伎俩,她不过轻哂而已,这世间唯有她配与皇上比肩而立,余者不过是为皇家绵延子嗣的罢了。
思及近来种种,皇后只觉心境愈发沉稳。她侧首吩咐陈嬷嬷:“明日嫔妃请安之事,需得仔细安排。”此番重掌六宫,她定要借机昭示中宫威仪,既让遏必隆之流断了妄念,也叫皇上安心。更要让朝野上下都明白,她满洲正黄旗赫舍里.索尼的孙女—赫舍里.爱兰珠担得起这大清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