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遇台风巨轮沉没长火牛阵搅乱牦牛大赛 (6/9)
和县政府向大会开幕表示祝贺,向前来参赛的牧民朋友们和各界嘉宾问好,预祝各参赛队取得好成绩。”嘎玛次仁接着把党中央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和中央对精准扶贫决心,自治区加大对林云矿业开发和旅游开发,雪域市里和县里对三个乡镇的公路加大投入,铜矿企业和三个乡镇结对子扶贫等事宜做了详细讲解。扎拉和他的伙伴们听说政府要给他们拓宽公路、开发旅游、铜矿企业和各村结对子的事高兴地都跳起来了,扎拉对他的妻子次央说:“如果真的把公路加宽了,来咱们这里人就会越来越多了,到时候咱们在家里开个农家乐,让城里的人好好享受享受一下,咱们白泥的乡土气息和迷人的风光。”次央也激动地说:“是啊,公路又窄又烂,如果把路加宽了,那去雪域就太方便了,城里人一个小时就你到了我们这里了。”
**台上的刘立恒看着卓玛说:“罗珍小姐,看来我们愿望快要实现了,我……”刘立恒还要说被卓玛打断了:“刘总,领导在讲话呐!”就听嘎玛次仁最后说:“乡亲们,党的十八大提出‘精准扶贫’的睿智决策,这是个非常得民心的决策,什么叫‘精准扶贫’呢?通俗一点说,就是在脱贫的道路上一个人也不能少,一个人也不能掉队。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最后,我祝各参赛队取得好成绩,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掌声过后镇长说:“现在请嘎玛次仁同志宣布大会开幕。”嘎玛次仁提了提嗓门:“我宣布三乡镇牦牛大赛开幕!”嘎玛次仁话音刚落整个峡谷响起了礼乐声、礼炮声和欢呼声。
开幕式过后是歌舞表演节目。第一个出场的是手鼓舞表演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几十个舞者上身穿白色半袖,下身穿着绣着五彩底边的红色长裙,左手拿着彩色手鼓,右手握着鼓槌,脚穿白色的靴子,他们跟着乐曲的节奏敲打着手鼓、变换队形。第二个出场的是面具舞表演队,他们由一个戴着蓝色镶着白边的面具的舞者,领着二十多个戴着黄色镶着白边的面具跳舞,戴蓝色面具的舞者用说唱指挥舞蹈队变换队形和舞姿。藏戏面具舞是从藏传佛教活动慢慢走进现实生活的,面具舞一般分为立体和平面两种,立体面具是用纸浆、漆布、或泥塑制成的,如各种动物和神仙鬼怪等。平面面具是用布料、纸板、山羊皮等平面组合而成的,多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总之,在西藏无论是跳神面具、藏戏面具、歌舞面具,都是从寺院佛像中延伸出来的。第三个出场的是现代歌舞表演,他们唱的大部分是藏区流行歌如:《天路》《青藏高原》《高原红》《心中的拉姆》等。
歌舞表演过后是马术表演,藏区马术表演起源于公元十一世纪中叶,它和佛展、藏戏、宗教等传统节目是密不可分的。表演有男女单人马术表演和多人马术表演,单人表演是表演者站在飞奔的马背上,在观众的惊恐声中做出各种危险和刺激的动作,也有单人脚踏两匹马飞奔,有双人马上叠罗汉和多人马上叠罗汉和飞马拾哈达等。
牦牛形体赛是开幕式最后一项赛事,主要是评定公牦牛的体高、膘情、毛色、角宽等。由于参赛的牦牛较多,大会组委会临时决定,以六进一淘汰法法则进行循环式淘汰,也就是说每六头牛只有一头能进下一轮。比赛程序是由六头牛为一组,依次站在**台下,接受台上评判组打分,评判组有六个,县领导一票,专家组两票、镇领导两票、嘉宾组一票组成,评分制以十分为满分。具体规则是六头牦牛经裁判组打分后,给分数最高牦牛佩戴红色晋级牌,其余五头牦牛就此淘汰;第二轮,将六头佩戴红牌的牦牛,再进行六进一淘汰,给晋级的牦牛佩戴橙色的晋级牌,以此类推晋级牌变成黄、绿、白、紫,最后分数最高牦牛佩戴蓝色的冠军牌。
扎拉和往年一样参加了形体、角斗和奔跑三个项目。扎拉的牦牛经过前四轮淘汰赛后,戴上了白色晋级牌,同他一起晋级的有拉桑和阿乃,还有下噶镇的阿旺多吉、强巴、次仁旺堆,桑界镇的江错和次但平措等。扎拉正和自家的老乡拉桑、阿乃说笑,强巴过来对扎拉说:“大哥,今年又遇上你了,记得不,去年就是你把我们下噶的三头牛都淘汰了,”接着强巴双手合十道:“佛祖保佑,今年千万不要和走在一个组。”扎拉笑道:“强巴兄弟,干么这么说呢?最后,我也不是被淘汰了么,再说就是一场比赛而已,领导不是说了么,名次不重要,重要是大家能相互学习饲养牦牛的经验和市场行情。”说着扎拉指着身边人们说:“还有,大赛能让我们结识这些新朋友,这比拿名次更重要啊!”
人们听扎拉把他们当朋友高兴欢呼起来。强巴的同乡阿旺多吉指着观众席上的女孩对扎拉说:“他看上了那个叫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