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摩王偷虫草惹众怒 拉错访藏传大法师 (6/10)
文明雏形,历经夏、商、周三个朝代,在这三千多年来,历代先贤们为大中华的文明、进步、繁荣和一统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首先是黄帝尝百草,相传黄帝为了他的子民免遭毒草侵害,亲自尝遍了大地上所有的植物的根茎和花果。他老人家还著有《黄帝内经》一本,此书被医学界尊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人,仅此一项就为人类发展和壮大做出巨大的贡献;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大家都知道吧,相传上古时期黄河经常发生水患,致使大量的人口、农田、房屋和牲畜被洪水卷走,大禹带领民众劈山开沟、豁山修渠,将黄河成功地引进大海,为华夏子孙能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和中华版图初定做出巨大的贡献。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被后世传为佳话;三,相传武丁被他父亲小乙下放到民间体验生活,使他得以了解百姓疾苦和艰辛。他继位后,勤于国政,任用工匠出身的傅说和甘盘、祖乙等贤人辅政,开创了‘武丁兴中’时代。在商朝殷墟遗址出土了大量‘甲骨文’里,记载了上古时期中华文明的光辉事迹,也就是说商朝在五千年中华文明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四,周朝就更了不起了,它开创了中华文明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对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关系做出了详细的道德规范,给中华民族留下了社会典章和道德规范的范本。‘礼乐’制度一直沿用了几千年,直至清朝灭亡才渐渐淡出民众视线;周朝还是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时代,大思想家层出不穷,如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商鞅和韩非子等等,他们的思想光芒为秦汉的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牢不可破的国家体制和制度,他们思想的光辉把人类的灵魂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大法师喝一口茶继续说:“施主刚才问印度被教派迷乱的原因和我们国家没有被宗教迷乱的原因?这就是我重点要讲的。秦灭六国后在国家的体制上做出了一个重大的革新,它抛弃了周朝的分封制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郡县制制度。就这个郡县制制度,一举成为国家大一统的最牢固的基石。如果秦朝还是分封制制度,它就做不到‘书同文、车同轨’和统一计量等诸多新政改革,一些新思想和新制度就没办法在国内全面推行,这就是中国和印度的区别。秦朝建立郡县制国家制度,使国家在中央集权制度的领导下,建立了牢不可破的体制架构。讲通俗一点,将国家看成一间房子,郡县制度就是房子的墙、粱、瓦等,老子、孔子、庄子和孟子等等大贤们的思想,就是房子的装修和家具。礼乐、诗经、天文和地理等知识是房子的鲜花和书画。你看,这间房子既能为人遮风避雨、又能让人住的舒适得体、而且还能陶冶人的情操,这样的房子难道不好吗?”人们听了大法师演讲和比喻都竖起了大拇指,叫声和掌声连连不断。大法师向人群摆手示意大伙静下来,继续讲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房子里陈旧的家具和旧花瓶被新的家具和花瓶所代替,如汉朝最有代表性的《五言诗》和《史记》等,都为汉朝和汉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汉朝也是佛教刚刚起步的时期,后又经三国、两晋、南北十六朝和隋的大力发展,最终佛教在唐朝奠定了它在中华大家庭崇高的地位,使我们中华大家庭同时接受了道教、儒教和佛教三大教的洗礼和修身,为我大中华走向强盛国家奠定了稳固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唐朝皇帝李世民委派大唐文成公主去西藏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文成公主将中原的种子、造纸、纺织和酿酒等技术带给了西藏,她带来的种子和技术为推动西藏经济、文化和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力地促进了西域文明和中原文明的交流和信赖。隋唐还开创了科举的制度,打破了旧体制中的门阀官僚体制,从而让天下寒士得以为国出力,为国献策。宋词元曲清小说的出现都是为装饰和点缀这个大家庭和谐的氛围。大家都知道,我们人人住的都是房子,只是房子新旧和豪华程度不同,有的人住平房,有的人住楼房,还有的人住别墅。楼房、别墅的装修和点缀要比平房要好一些,可是,大家要明白,即使是平房、楼房和别墅都没有装修过,也没有花瓶和字画的点缀,但它照样能给我们遮风避雨和保暖御敌。相反如果没有房子的保护,即便你再有多好的家具、花瓶和字画也不能为我们抵御风寒,更保护不了我们的人身安全,相反会因这些东西引来杀身之祸的。所以说把房子比喻一个国家的体制制度,它能有力地保护老百姓生活和生命安全,即便是房子破旧不堪或倒塌了,如果还按照原来的规范建造房子,及时材料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还是能给我们提供应有的保护,这样老百姓依然拥护你,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根基固若金汤、牢不可破的原因。自秦汉以来虽然朝代更迭,但郡县制一直沿用至清朝乃至现在。我们有稳固的国家体制来保障各种文化在我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从这些文明中汲其营养,去其糟粕,使各种文化和谐地融汇在一起,为老百姓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这就我们国家没有被宗教迷乱的原因。通俗一点讲,就好比我们吃饭,不管你饭桌上是中国菜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