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拉错发现佛祖墓冢 卓玛擒住流窜劫匪 (6/11)
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在康熙三十六年(1706)被指定为五世佛祖的转世灵童……这本书主介绍了仓央嘉措生平,和他遭受迫害圆寂在青海湖畔,最后被清朝政府平反的经过。
拉错看完后,觉得这本书上的记载和历史基本吻合,只是这本是写的更悲壮、更凄凉些。奇怪的是书的最后三页全是空白的,只有底部有一行字。第一页写着:唐古拉神山,腹地藏日月;第二页写着:草甸育沃土,河水穿地心;第三页写着:殿平齐天地,冢高镇寰宇。这几句话是告诉人们,一,在唐古拉山腹地,藏着日月星辉;二,有一块养育人的沃土,有一条河穿入地心;三,仓央嘉措的衣冠冢就安放在这里。大致意思是虽然喇嘛庙的规格非常低,但仓央嘉措不朽的精神早已响彻寰宇,流芳百世了。
书中虽然提到了仓央嘉措的衣冠冢,但只有喇嘛庙,哪有衣冠冢?拉错眼睛紧紧盯着第三页这一行字,“殿平齐天地,冢高震寰宇”,脑子里反复琢磨这句话里的秘密。中午,阳光直射大地,莲花谷的温度陡然上升,小猫也从外面回来了。拉错把脱下的外衣放进家里,出来时发现那三页空白纸上,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线条,又过了一会,那些不规则的线条慢慢连在一起,变成了山水画。第一页画的是在茫茫雪山中,有一块不大的凹陷地里长着树木;第二页画的是在一块草甸上有一条河流,河的两岸有吃草的牦牛;第三页画的是一座非常高的冰山,在冰山的脚下有一座房子。
这三幅图画的就是这块盆地,意在告诉人们仓央嘉措的衣冠冢就在这里。让拉错想不通的是,前人为什么把这三幅图隐藏起来呢?他把书翻到最后一页,仔细地看着几乎占了一整页的冰山,除了形容冰山的线条外并没有特别之处。拉错细细地查看每一根线条,看着看着,发现在冰山的中间,有一些非常细小的小点点,说藏文不是藏文,说梵文不是梵文。拉错又翻看了前两幅画,这两幅画还是原来样子,并没有那些小点点,拉错再次把书翻在最后一幅图时,见原来细小的黑点点变成了藏文:衣冠冢,金刚碑。看到这六个字,拉错如释重负,激动的流出来眼泪。从这六个字上看,足以说明六世喇嘛的衣冠冢就在金刚碑上。
噶发兄弟二人回来了,拉错拿着书迎上去:“快看看,我发现什么了?”噶木见拉错拿一本发黄的书,问道:“这,这书是哪来的?”拉错没有回答,他说:“先别问书是哪来的,你们看看书上画的图。”噶发一看就明白了说:“图上是一座高大的冰山,山脚下有一座房子,这画的就是咱们昨天去过的喇嘛庙和金刚碑么。”拉错指着六个字说:“看看上面写着什么?”噶发定晴一看,念道:“衣冠冢,金刚碑。”拉错又指着下面那一行字念道:“殿平齐天地,冢高镇寰宇。”拉错刚一念完,噶发高兴地叫道:“这就是说六世佛祖的衣冠冢就在金刚碑上。”拉错笑着点点头,噶发又翻看了前两页说:“这三张图告诉我们,在神山中,有一块人能居住的盆地,佛爷爷的衣冠冢在金刚碑上面。”
噶木接过书问道:“兄弟,刚才问你话能说了吧?这书是哪来的?”拉错指着箱子说:“就在放经书的箱子里。”噶木听说是箱子里找的,有点不相信:“箱子里找的?不会吧,每次经书都是我晒得,我咋没有见过这书呢?”拉错指着墙上晾晒绸缎说:“我把经书都晒完了,见箱子底的绸缎有点潮,就把绸缎弄下来,书就在绸缎下面,我拿出来一看,后三页是空白的,下面有一行字,我在地上晒一阵,图和字慢慢出来了。”兄弟俩听说书上的图是太阳晒出来的,两人十分惊奇,噶木说:“兄弟,真有这事?”看着他俩怀疑的眼神,拉错说:“千真万确,不信咱们把书拿在家里,一试便知。”噶发把书拿进家里放了一会,打开一看,三幅图果然不见了。这下把噶发兄弟二人惊得四目相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同时看着拉错,拉错得意地说:“我说的没错吧,咱们再把书拿到院子里,看看图还能出来不?”噶发又把书拿到院子里,经太阳一阵爆晒,书上的三幅图又出现了。
三幅图彻底征服了噶发兄弟俩,两人把图看了遍又一遍。拉错见他俩在书上指指点点的心里高兴极了,对他来说这本书出现的太及时了,想想自己为了还六世佛祖的清白,从雪域来到唐古拉山,登悔过崖,翻锯齿山,下象鼻岩,过情人栈道,可谓是一路历尽艰辛,不辞劳苦啊!这时,噶木叫道:“这图是用什么方法隐藏的?为什么要隐藏呢?”噶木的叫声把拉错从思考中拉回来,他指着图上线条说:“这图是用黄色的矿石颜料画的,这种颜料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低了就变成和书一样的颜色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