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校对勘误,这些都需要人手,而且都是额外工作,如果不给额外的报酬,再有热情的人也会坚持不下去。
原本眼热苏泽的同僚们,此时也纷纷看清楚了形势,刚刚主动要求加入报馆的翰林,此时也露出退缩的表情。
这帮人精也看出来,皇帝和内阁的态度——支持办报,但是又不太支持。
给点支持,但是给的支持只有一点。
苏泽倒是不慌不忙,他首先向前来宣旨的通政司官员问道:
“大宣谕,圣旨是让报馆自筹经费的意思?”
通政司负责传递奏疏圣旨,所以会选择形貌优异的年轻官员。
通政司虽然职位不高,但是能接触到皇帝和宰相,所以外朝官员都会尊称一句“大宣谕”。
这名年轻的通政司官员知道苏泽的名声,也不敢在苏泽面前摆谱,连忙说道:
“回苏翰林的话,户部和国子监都拨不出额外的经费,内阁的意思是,请报馆先把《乐府新报》办起来。”
苏泽点点头,这就是名声的好处了,显然这个通政司官员为了结交苏泽,故意说了一些内阁的内幕消息。
苏泽掏出自己的拜帖,又夹上一点碎银子,递给这名通政司小官,算是结下善缘。
宣旨完毕,围观的史馆官员纷纷散去,刚刚说要加入报馆的几个翰林,也开始找理由外出躲避苏泽。
沈一贯看到苏泽成竹在胸的样子,回到没有外人的公房里,急切的问道:
“子霖兄,你素来谋定而动,想来定是早有对策,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快快吩咐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