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尽快把存货卖完,抢占盈利才是聪明人。
“咱这回多去几个人,也不分开卖了,都守着一个摊子。”
大伯母被抢过一次,留下了心理阴影,说自己愿意守家。
奶奶点将,“小梅请一天假,跟你妹妹一起摆摊,我和你爷爷在旁边盯着。”
大伯指着自己的鼻子,“娘,那我呢?”
他觉得自己也是一员干将。
“你留家里,老二肯定还没缓过劲来呢,咱也不能光顾着赚钱,你留下帮衬他。”
手心手背都是肉,奶奶的心肠没有那么硬。
大伯挠挠头,答应了。
县城距离凉州城六十公里,定下了行程,奶奶连饭也不做了,“得赶头一班车过去。”
从县城到凉州,车票五块,一口气去四个人,往返车票就需要四十块钱。
这都是成本,所以奶奶寻思着,绝对不能跑空。
爷爷揣了几个凉馍馍,背上水壶。
叶梅写了请假条,委托好姐妹给车间主任带去。
叶蓝又在门口买了几个土豆馅包子,就匆匆忙忙往班车站赶。
大家伙把剩下的发圈全带上了。
叶蓝早就定好了销售策略,先按照三块钱一个卖,等过了下午三点,就开始促销,两块钱一个,三块钱两个。
主打速战速决,把手上的发圈全部清空。
这样一来,不管发圈市场如何竞争,都跟他们没关系了。
奶奶寻思一下,同意了。
成本她是知道的,别说三块钱两个了,就是五毛一个都不亏。
现在跑县城的车,都是濒临淘汰的旧车,主打一个傻大憨粗,车头上的油漆都斑驳了。
上车座位不对号,为了能坐到一块,大家伙只能靠后坐。
一般人都不愿意坐后座,主要是路上颠簸,座椅又是铁皮的,前座还相对好点,坐后面,屁股受不了。
现在跑长途也成了一门买卖,尤其是跑县城的班车,全都被承包下来,盈亏自负。
最后上来的几位乘客没地方坐,被售票员安排在机箱盖上,“挤一挤就坐下了。”
老客车像一头不堪重负的老牛,喘着气,司机踩了一阵油门才发动起来。
一路上的颠簸自不必说,车厢挤得太满,汗臭味柴油味混合在一起,很快就有人晕车了。
奶奶让叶蓝和叶梅掐人中,说这样可以避免晕车。
等车到站,两姐妹都有点晕车,爷爷奶奶反而很精神。
叶梅忍不住嘟囔,“赚点钱也不容易啊。”
叶蓝笑而不语。
坐班车不算啥,坐绿皮火车去南方抢货的人,才真叫辛苦。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