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其存在感。
所以进入初三后,林千秋就随大流退部了——多数学生都会在初三、高三这一年退出社团,哪怕是成绩很好,自己也担当主力的社团,也就是延后到第一学期结束(一般他们参加的最后一场重要比赛就在第一学期后的夏天,所以夏天对社团活动,尤其是体育系社团的活动,真是有着非凡意义)。
没有了社团活动,林千秋3点20放学,3点40不到就到家了。回到家打开电风扇、倒好冰镇的大麦茶,将自己初中的所有课本都摊开在书桌上,她就开始考虑复习的事。
她今天白天也不是什么都没干,像最后一节自习课,做完国文作业后,时间还有剩余,她就开始考虑自己备考复习的事了。当时她就想清楚了,国文、数学、英语、社会、理科五门对成绩有要求的科目中,肯定是优先提高国文、数学、英语的。
社会相当于华夏的文综,理科则相当于理综,而至少在初中阶段,它们的内容教的很浅,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时也不严格。这一点从中考要求就能看出来了,基本上各校招生考试都只考国文、数学、英语三门(至少东京地区是如此),甚至一些私立学校连英语也不考呢!
至于社会和理科两门,所谓的成绩,其实完全是平时成绩。一般是综合初中阶段所有的重要考试,打一个等级分(满分5分制)。然后这个等级分又通过换算,可以和其他分数一起组成一个总分(在总分1000分的基础上,国文、数学、英语考试占300分,其他主副科则是按照不同比例分剩下700分)。
只是这种‘总分’是公立高中才算的,所以私立高中就不说了,社会和理科的等级分就是个参考。而就算是公立高中,其算总分时的影响因子其实也不大呢。
而国文、数学、英语三门中,过去林千秋最不担心的是国文。大概是这辈子喜好文学的关系,国文是林千秋最有兴趣、上课最认真的课了。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结果就是她的国文成绩总能在班级排到前五。
不过,现在恢复上辈子的记忆后,她最不担心的就成了英语了。虽然总有人说,英语说的流利,表达交流没问题,不代表参加应试教育的考试也能拿高分。很多人还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呢,结果考做试题错误一大堆!
但是,林千秋上辈子的英语,一开始也是应试教育训练出来的啊。应试教育给她打下了足够规矩的底子,后来她去留学,又锻炼出了实战口语。以她现在的眼光再看过去头痛的英语课本,一切都简单过头了!
她还找了一些英语习题做,果然也是轻轻松松。
老牌强项国文和新晋强项英语可以先放一放,林千秋决定先解决最为苦手的数学...话说她都有些不懂了,她上辈子的数学可不差啊,这辈子脑子是差不多的,怎么就没学好呢?
她觉得有些事就像是扣扣子,第一粒扣子扣对了,后面就好说。反之,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后面可就全错了。上辈子她真正学数学之前就下棋了,知道她会下棋、天赋好,大家都说她数学一定好。毕竟下棋的人要算力强、空间想象力好,这都是学数学时的优点。
有这样的‘激励’在前,林千秋好像自然就学好数学了,即使她的数学也就是普通的好(事实证明,围棋和数学学习或许有共性,但实际共性也没那么多)。而这辈子,好像是小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糟糕的数学老师,然后就一直学不好数学了.......
这让林千秋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老师训练一群小孩子完成一个舞蹈节目,节目很难,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见得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大家都不看好,但结果却是演出的时候,孩子们完美完成!
大家问到老师有什么秘诀,老师只说了一句话,就是‘不要告诉孩子们那很难’。
虽然这个故事来自有名的公知杂志,在林千秋上辈子那会儿已经被钉在耻辱柱上了。但单就这个故事而言,并没有任何崇洋媚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