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让两人守一年就回来。
结果他耽于享乐,把这事儿给忘了。
连称、管至父就联合公孙无知,将齐襄公给杀了。
之后就有了公子小白和子纠争夺君位的事情。
最终公子小白胜出,也就是历史上的齐桓公。
“失去周王室的约束,列国公室自相残杀,私生活混乱……”
“周朝建立的礼法制度,眼看就要瓦解。”
孔子说礼崩乐坏,就是如此。
“而且,列国因内乱实力大损。”
“正所谓,木朽虫生墙罅蚁入,中原列国露出破绽,周边的蛮夷部落就动了歪心思。”
“公羊传记载: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不绝若线。”
南夷指的就是楚国,楚国是周成王时期受封,但一直被中原列国视为蛮夷。
周襄王就说过:楚人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管仲也说过类似的话。
大意就是指责楚人不能及时朝贡周天子,祭祀苍天的礼品也不能按时送到。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连周天子祭天的祭品都不给,就知道楚国对周礼的态度了。
事实上,楚国一直都没有采用周礼,施行的是自己本地的文化。
因此周王室包括中原列国,都视其为蛮夷。
楚国人自己也说‘吾蛮夷也’。
北狄指的是犬戎等少数族群。
他们趁着中原虚弱,对列国发起了猛烈进攻。
中国(中原各国)像一根线一样联系在一起,才没有被楚国和北狄攻灭。
说到这里,马钰停顿了一下调匀呼吸,再次说道:
“联系列国的那根线,就是周礼,我这么说潜溪先生可认同?”
宋濂点点头,他可太认同了。
能将中原列国联系在一起的,也就只有周朝的礼法制度了。
而儒家尊崇的就是周礼,这等于是在替儒家张目。
马钰紧接着又问道:“前面我们说过,周王室势微,列国已经不再遵守周礼。”
“那么是谁让列国重拾周礼的?或者说,谁是那根穿线的针呢?”
以前周王室是穿线的那根针,可现在他已经号令不动群雄了。
那么是谁接替了这个重任呢?
答案其实就在纸面上,齐桓公和管仲。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称霸诸侯。”
“先是北击戎狄,救邢国和卫国。”
“还将他们迁徙到相对安全的地方,为他们筑造城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