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何必再在别人伤口上撒盐呢。
又闲聊了一会儿,朱标就将话题转移到了管荀之书上面。
说自己回去仔细研读二人的著作,收获非常大。
然后又提出了一些疑问。
比如,如何看待荀子对德的解释。
马钰沉吟片刻,说道:“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对学者来说很重要,这是他们思想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但对执政者来说其实意义不大。”
“你应该关注的是,针对这两种思想,学者们提出的治世之法。”
“正如荀子对德的看法,他认为德并不是生来就有的。”
“我们相信德,推崇德,也不是因为它生来就有。”
“而是因为我们知道,想要活下去,想要活的好,必须要讲德。”
“这也是我们和牲畜的区别。”
朱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随即又问道:
“那你为何还要强调,要以性本善思想的孔孟为本呢?”
“既然要用荀子的法,那连他的性本恶一起采用,不是更方便?”
马钰心道,好家伙这你让我怎么回答。
思索片刻他,心中一动有了个主意: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
他先给朱标讲了什么叫心理暗示,然后才继续说道:
“如果我们告诉天下人性本恶,听的多了他们就会受到影响。”
“我既然生来本性就是恶的,那我作恶是符合本性的,是天性使然。”
“如此一来,德行风气就会败坏。”
“如果我们强调性本善,世人潜移默化中就会倾向于积善行德。”
朱标兴奋的一拍手掌道:“马兄之言果然非同常人,这心理暗示一说闻所未闻,却又让人深思。”
一旁的朱樉也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马钰松了口气,终于忽悠住了。
怕对方再继续追问,他又连忙说道:
“而且两千年来世人多尊奉孔孟,认为性本善是正确的,已经形成了共识。”
“你将来是要出仕的,又何必与共识唱反调,给自己找麻烦呢?”
“更何况,孔孟树立的标杆,也确实符合王道大世的样子。”
朱标连连点头,说道:“是了是了,谢马兄指点,使我茅塞顿开。”
马钰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可算忽悠过去了。
以后得避免谈论这些不擅长的东西。
哪知,就在这时朱标却露出羞愧之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