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还是朱标忍不住,将话题转向了正题:
“方才舍弟转述了一些马兄对朝政的见解,在下叹为观止。”
“但也产生了一些疑惑,想向马兄求教,不知可否。”
马钰心道果然如此,这李文过来不只是为了接李武出狱,还是为了自己之前说过的话。
至于什么方才转述,骗鬼呢。
李武到大牢里‘体验’生活,他家里肯定会派人保护。
自己前脚说的话,估计后脚就传到他家长耳朵里去了。
周围那几个牢房突然被清空,大概率也是他家里人的手笔。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露面的竟然不是对方的长辈,而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
不过想到李文的表现又释然了。
他肯定是家族重点培养的继承人,说不定早早就出来独当一面了。
加上自己这辈子也是个少年,让他过来有些话反而更容易开口。
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禁赞叹。
果然不愧是大家族啊,做事情就是讲究。
至于要不要回答对方的提问……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自己确实受李武颇多照顾,帮忙解一下惑也算是回报了。
当然,前提是他问的问题自己能答得上来。
于是他微笑道:“不过是胡言乱语罢了,若是李公子不嫌鄙陋请尽管发问,咱们相互讨论。”
朱标客气的道:“如此在下就先行谢过了。”
然后他恭维道:“之前马兄推测陛下前往开封实为迁都,让在下惊为天人。”
“不瞒马兄,家父在朝中尚算有一些地位,故而听到了一些风声。”
“陛下确实有意将都城迁往北方。”
“我的问题亦来源于此,不知马兄以为陛下此行能否得偿所愿?”
原来是这个问题,马钰松了口气,随口回道:
“不可能,开封已经不适合当国都了。”
“莫说是开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已经没有什么地方符合建都标准了。”
“但反过来说,每个地方也都适合。”
朱标惊讶的道:“哦?愿闻其详。”
马钰想要再捏一颗豆子,手才伸出来就意识到太失礼,顺势改为了端水杯。
抿了一口温水润润嗓子,才说道:
“咱们先说说建都都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首先是地势,最好有天险可守。”
“其次是产粮能力,最好有大片平原能产粮食,减轻漕粮压力。”
“第三是交通便利,最好四通八达,如果有天然的大江大河就更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