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窦氏孤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 长沙郡 (2/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nbsp;   装卸货物的声音昼夜不停,混杂着长江的波涛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码头旋律。粗重的号子声、货物的碰撞声、绳索的摩擦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码头的古老故事。长江水面上,帆影点点,仿佛是天上的星辰不甘寂寞,纷纷落入人间,与这些勤劳的船只共舞。大小船只在这宽阔的江面上穿梭不息,有的顺流而下,借助江水的力量,飞速前行;有的逆流而上,勇敢地与波涛抗争,船帆在风中猎猎作响,划破了晨曦的宁静。

    码头上,船工们的号子声此起彼伏,那是一种古老而有力的旋律,充满了力量与节奏感。他们赤裸着上身,在灯光下忙碌着,毫不吝惜地展示自己讨生活的本钱,肌肉的线条在重物下显得更加分明。船工们用力地拉着绳索,将一箱箱货物小心翼翼地搬运上船,动作熟练而协调,每一下都用尽全力。汗水从他们坚实的身体上流下,如同晶莹的珠子,在晨光中闪烁,又被他们满不在乎地将汗水甩进身下的长江,仿佛那是他们对这条母亲河最真挚的敬意。

    码头的边缘,小贩们早早地摆开了摊位,炊烟袅袅升起,各种早点和简易的食物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渔民们则整理着渔网,准备迎接新的一天,他们的脸上带着期待,希望能有个好收成。

    码头上商贾云集,指挥着工人们忙碌地搬运货物。他们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在高声指挥,有的手持算盘,在仔细清点着每一箱货物,确保无误。交易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繁荣的市井之歌。

    孩子们在码头边嬉戏,他们的身影在忙碌的大人们之间穿梭,如同灵活的小鱼在河流中游弋。他们追逐着船只的尾巴,兴奋地指着远处的帆影,讨论着哪艘船最大,哪艘船行驶得最快。他们的手中捡拾着掉落的货物,有的像发现了宝贝一样欢呼雀跃,有的则互相比较着谁找到的更大、更奇特。孩子们的笑声清脆,如同银铃般在码头间回荡,给这片繁忙的码头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欢乐。

    不远处,一些孩子在江边嬉水,他们卷起裤腿,小心翼翼地踏入冰凉的江水中,试图用手中的网兜捕捞小鱼小虾。他们偶尔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脸上洋溢着无忧无虑的笑容,与码头的繁忙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却又和谐地融入了这幅生动的市井画卷之中。

    胡腾站在码头的一角,目光穿梭在繁忙的人群和船只之间。他心中暗自庆幸,这样一个繁忙的码头,船只众多,无疑能为他寻找前往长沙的船只提供极大的便利。他知道自己必须小心行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他决定在人群中寻找那位能带他安全渡过洞庭湖的老船夫。据襄阳的老渔夫说,这位老船夫经验丰富,对洞庭湖的水域了如指掌,而且为人正直,是许多旅人渡湖的首选。胡腾回忆着老渔夫对他这位老友的描述,那位老船夫不仅水性了得,而且对洞庭湖的每一片水域都了如指掌,仿佛他的血脉中流淌着洞庭湖的水。一张晒得黝黑的脸,以及那顶标志性的破旧斗笠,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手背上还有一道伤痕。有一次暴风雨中,是他们共同驾船,救下了几名落水的旅人,那一次,荆州老船夫手背上的伤痕就是因此留下的。

    胡腾在人潮中穿梭,他的目光在每一个船夫的脸上扫过,寻找着那个未曾谋面的身影。他注意到一位老者正靠在码头边的木桩上,抽着旱烟,眼神平静地望着湖面。胡腾走近几步,发现这位老者的手上的确有着厚厚的老茧,手背上还有一道伤痕,他的脸上刻满了风霜,那顶斗笠虽然破旧,却显得格外亲切。

    胡腾走上前去,礼貌地问候道:“老伯,可是渡湖的老船夫赵顺?我有一事相求,想要前往长沙,不知能否搭载我一程?”赵顺抬起眼,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锐利,这是长期在湖上生活的人特有的警觉。他审视了胡腾一番,然后点了点头,淡淡地说:“只要付得起船资,我这船便载得你。”

    胡腾登上老船夫赵顺的船只,脚下的木板随着他的步伐微微颤动,他找到一处位置,静静地坐下,感受着船只的起伏。随着赵顺船桨的划动,船只缓缓离岸,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如同画卷一般,在胡腾的眼前逐渐展开。

    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巨大的银镜,将天空的碧蓝和云朵的洁白映射得分外清晰。湖面上的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