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窦氏孤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老将的谨慎 (3/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年幼,阉人随侍左右,只怕也被蒙蔽,想来太后此举意在敲山震虎,令阉人心中知道畏惧,也是为朝中士人宽心。”

    “哪有这么复杂,想来无非是这两个阉人服侍不尽心,冲撞了凤驾,随便找了个理由杀了。”张猛摇头道。

    “你这是以俗人之心度宫廷之事。宫廷之中,尤其是宦官,权力和地位往往与皇室的信任紧密相关。苏康和管霸被杀,绝非仅仅是服侍不周这么简单。太后一方面可能是为了整肃宫廷,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了平衡朝中的势力,尤其是宦官与士人之间的矛盾。”

    张奂沉吟片刻,继续说道:“宦官虽是阉人,但他们之中许多人掌握着实际的权力,能够影响朝政。太后此举,或许是为了提醒他们,即便是深得皇室信任,一旦越过了界限,也会遭到无情的打击。这对于我们这样的边关武将来说,也是一个警示,在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行事,不可因一时的权势而忘乎所以。”

    “父亲说得有理,但在我看来,这些宫廷之事太过复杂,我还是喜欢在边关时候的生活。”张猛回答道。

    “是啊,边关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刀剑相向总比人心难测来得直接。京城繁华富贵,却充满了尔虞我诈,宫廷之事更是一步行错,满盘皆输。为父年轻时,也曾向往沙场征战,以战功立身,但岁月不饶人,我已过耳顺之年,见的生死多了,心中的畏惧也多了。那些战功,确实是建立在无数人的牺牲之上,我杀掉的羌人,跟我上战场死去的汉人,都一样有父母妻儿。自从进了京城,晚上时常噩梦发作,梦中只听见凄厉哭喊,唉,想来也是因为心中的不安和愧疚。我常想,若是能回到从前,做个闲云野鹤的草泽隐士也不错。但如今,我们既然已经身处这个位置,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你作为我的儿子,我更希望你能理解,我们张家世代为国尽忠,这份传承不能断在你我手中。”

    “父亲教诲的是。不过眼下咱们已经盘下这宅子,是不是也该好好整修一番,免得失了凉州张家的体面。”张猛提出了一个更实际的问题。

    “此事就由你和你大哥二哥商量着去办吧。”张奂摆摆手,“我已经老了,哪里还能分清时下的流行。”

    “那就把大哥为您写的陈情挂在中堂,把二哥为您写的大赋贴在书房,再把您自己的《扶蕖赋》《尚书记难》摆出来,这宅子自然就有了文墨之气,也有了咱张家的风采。”张猛笑道。

    “这也太过招摇了。”张奂虽然摇头,但张猛看出他心情甚好。

    “单说大哥为您誊写的那篇陈情,虽是为移籍华阴所作,却笔力遒劲,行云流水,每一笔墨迹都仿佛在诉说衷肠,可谓是字字千金,笔笔传神,让人读来无不为之动容,连我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哦,那你背来我听。”张奂知道张猛素来不爱读书,故意这么说。

    “臣稽首顿首,敢昧死以闻:臣闻明主知忠臣之心,忠臣敢陈其志。臣自束发从军,荷国恩典,戍守边疆,抵御羌胡之乱,屡建微功。及至陛下继位,臣更受殊宠,勉力尽忠于国,虽九死一生,未尝有悔。

    然而岁月易逝,忠骸渐朽,犬马之恋,尚思故土,况臣张奂,深受皇恩,岂无怀乡之念?臣家居敦煌渊泉,地处边陲,自张骞通西域以来,此地虽为要冲,然风沙肆虐,民生多艰。臣在此地,日与羌胡交锋,夜防贼寇侵袭,虽忠心耿耿,矢志报国,然而边郡苦寒,实非久居之地,亦非养老之选。

    臣每念及此,夙夜忧叹,恐未能始终如一,以尽忠节。再者,臣年事已高,身体渐衰,不堪边郡劳苦,恐有辱使命,有负圣恩。且自永寿年间,朝政多难,边郡不安,臣虽竭尽全力,亦难保边疆无虞。臣之心愿,非但为自身安逸,更为子孙后代计,愿其能远离战乱,安居乐业。

    臣闻内地弘农华阴,山川秀丽,气候宜人,乃风水宝地,宜居宜养。昔高祖定都长安,便以弘农为京畿之地,其地肥沃,民风淳朴,实为养老之胜地。臣愿迁居于此,一则可免受边疆战乱之苦,二则可使子孙承袭文化,接受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