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雨倾盆而下,秋雨应声而来。
章邯回头喝骂落在后方的家仆,数人用衣服包裹着麦子快步跑入了存放粮食的仓库中。
商颜山下站着一排兵马,他们都是保护公子扶苏与丞相李斯的。
而在山上有一座亭子,扶苏坐在亭子内将饼放在火边炙烤着,边上还放着几块羊肉。
羊肉加饼就十分饱腹,李斯吃了一张饼与几块羊肉就饱了,他行礼道:“开垦了六百顷田地,如今丰收,实乃好事。”
扶苏往火中加了一些木柴,“现在,我的家仆终于解决吃的问题,有多余的粮食可以交给军中,往后每年如此,商山只保留够吃的粮食。”
有些秋雨随风打入亭中,李斯端坐在一旁,也不顾雨水落在身上,言道:“臣,代军中将士谢过公子。”
扶苏道:“从今年开春至今,龙首渠还未开挖完成,让老师见笑了。”
闻言,李斯站起身,从山上看向山下,可以见到以前的荒地边多了一些竖井。
恍惚间,李斯觉得当初的郑国还活着,修建郑国渠的郑国应该还活在大秦。
一阵冷风吹过,让李斯这才醒悟,当年他入秦时见到的郑国,已在秦国老死了,得以善终。
郑国老死在了咸阳城,郑国渠会让他的名字流传千古的。
当初以为公子只是要建设一个沟渠用来开辟荒地,现在看来这条渠其地理位置之妙,不亚于郑国渠。
它亦能将上万顷地变成沃野,李斯道:“可惜了,郑国看不到这条渠,臣可以向陛下进谏,征调民夫帮助公子挖通沟渠,不知公子需要多少人?”
“人多了管不好。”扶苏迟疑片刻又道:“不知老师可有人选来组织人手修建河渠。”
李斯颔首,望着千里的沃野忽然眼眶湿了。
见到老师擦了擦眼泪,扶苏唤道:“老师……”
李斯又擦了擦眼泪,道:“无碍,想到了一位已过世的老人家,他叫郑国,当初臣来秦国时,他正在修缮河渠。”
扶苏怀疑当年太史公是不是记错了,在太史公司马迁的记录中,汉武帝时期挖龙首渠挖出了化石。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根据后世的遗迹推断,选错了位置?
至今没有挖到化石。
当年汉武帝为了挖这条渠用了上万人,而自己只有三千家仆,要挖这条上百公里的渠,也不知道要用多久。
既然,丞相有意帮忙,扶苏自然不会拒绝。
翌日,高泉宫,扶苏祭拜了华阳太后,又见到了一个人。
老师说派了一个人来组织人手修建龙首渠,起初还以为是水利相关的高人。
但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以及对方十分亲切地唤了一声公子。
扶苏这才明白,老师派来的是他的儿子,李由。
老师还真是实在,造福社稷的事,并且人畜无害的事让他的儿子来办。
此刻,与自己年纪相仿的李由站在面前,扶苏一手扶着太阳穴道:“老师给了多少人手?”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