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匈奴谋降风云变,骠骑定策解危机 (2/3)
道:“父亲,您带领车队继续前进,我来挡住他们!” 赵翁仲担忧地看了儿子一眼,目光中满是牵挂与不舍,但此刻形势危急,容不得他犹豫,只能重重地点头:“充国,千万小心!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赵充国一夹马腹,那枣红马长嘶一声,如离弦之箭朝着匈奴骑兵冲去,身后跟着数十名英勇无畏的汉军士兵,他们的身影在风沙中显得渺小却坚定。
匈奴骑兵挥舞着弯刀,带着呼呼风声砍向汉军。赵充国毫不畏惧,如同一头猛虎冲入敌阵,手中环首刀挥舞得虎虎生风,每一次挥动都带着千钧之力。他看准一名身形魁梧的匈奴骑兵,大喝一声,一刀砍去,那匈奴骑兵连忙举刀抵挡,只听 “咔嚓” 一声巨响,赵充国竟凭借惊人的臂力将对方的弯刀斩断,紧接着顺势一挥,锋利的刀刃砍中匈奴骑兵的肩膀,鲜血四溅,那骑兵惨叫一声,从马上跌落,扬起一片沙尘。
赵充国左冲右突,所到之处,匈奴骑兵纷纷避让,他的身影在敌阵中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搅得匈奴骑兵阵脚大乱。在他的带领下,汉军士兵们士气大振,纷纷舍生忘死,与匈奴骑兵展开殊死搏斗。战场上,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黄沙漫天,模糊了众人的视线,却无法掩盖汉军的英勇。经过一番激烈拼杀,匈奴骑兵见占不到便宜,纷纷调转马头,如潮水般迅速撤退,只留下一片狼藉的战场。
赵充国顾不上擦拭脸上混合着汗水、血水与沙尘的污渍,心中挂念着车队,急忙返回车队,继续护送粮草前行,他想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能让粮草出半点差错。”
行至一处狭窄山谷,两侧山峰高耸,怪石嶙峋,犹如巨兽张开的獠牙。赵充国望着这险恶之地,心中隐隐不安,警惕地留意着四周。突然,山谷中传来一阵异响,赵充国心中一惊,大喊:“不好,有埋伏!” 话音刚落,无数石块从山上滚落,砸向车队。
赵充国迅速指挥士兵,有的用盾牌护住粮车,有的则冲向山坡,试图驱赶埋伏的匈奴。他自己手持长矛,身先士卒,在混乱中穿梭,不断抵挡着滚落的石块与冲下的匈奴。
他一边奋战,一边在心中呐喊:“不能慌,一定要稳住阵脚,保护好粮草!” 在众人的努力下,终于艰难地通过了山谷,可车队已有些许损伤,数辆粮车受损,所幸粮草大多无恙。赵充国看着受损的车队,心中满是庆幸,同时也暗暗警醒,接下来的路或许更加艰难。
汉军浩浩荡荡向黄河进发,黄河水波涛汹涌,浑浊的河水奔腾不息,如同一头愤怒的巨龙,咆哮着拍打着岸边的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赵充国和父亲指挥着车队,小心翼翼地登上战船。战船在波涛中剧烈摇晃,好似狂风中的一片树叶,随时可能被巨浪吞没。赵充国紧紧抓住船舷,指节泛白,目光坚定地望着对岸,心中默默祈祷着能够顺利抵达。
他想着:“黄河天险,千万不能在此折戟,大军还在对岸等着粮草,我必须平安将车队带过去。”
终于,汉军抵达对岸,远远望去,匈奴营帐一片密密麻麻,仿若蚁穴。然而,休屠王临阵突然变卦。
他的营帐内,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休屠王在帐内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慌乱,神色慌张。他对浑邪王说道:“降汉之事,我再思量,恐有不妥。大汉朝廷深不可测,我等贸然投降,恐遭算计。说不定他们会将我们分散安置,让我们远离故土,失去根基,甚至暗中将我们除掉。”
浑邪王焦急万分,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紧紧拉住休屠王的手臂,内心同样慌乱不已,但仍强装镇定地说道:“此时反悔,汉军已至,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兄长,切莫再犹豫!如今我们兵力受损,单于又欲严惩,不降汉,我们只有死路一条。”
但休屠王心意已决,不为所动。浑邪王无奈之下,为保自身及所部性命,一咬牙,暗中与亲信商议,设下埋伏。当休屠王踏入陷阱的那一刻,寒光一闪,利刃出鞘,休屠王就此殒命,浑邪王随后收编其部众。
此时,匈奴内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