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西汉名将赵充国传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章 上邽欢颜:少年赵充国的节庆时光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夕阳似熟透的橙子,慢慢西沉,毫不吝啬地将余晖倾洒于上邽这片质朴大地。暖光轻柔地拂过村庄的每处角落,给寻常屋舍、树木披上梦幻的金色薄纱,使其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色彩。

    平日里,赵充国身着朴素的对襟短衫。领口、袖口与下摆,绣着母亲亲手所制的简单花纹,针法细腻,虽不繁复,却满含质朴美感,承载着母亲的爱意,让他在练武时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短衫为耐脏的深灰色,布料厚实坚韧,十分适合日常摸爬滚打、练习武艺。下身搭配黑色长裤,脚蹬轻便布鞋,这身装扮使他行动自如,助力他在练武之路上肆意驰骋。

    此刻,赵充国拖着疲惫身躯结束一天高强度训练。衣衫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后背,额头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肚子也不合时宜地咕咕叫着,抗议着饥饿。

    赵充国回到家中庭院,瞧见家人们正在制作黍米糕。他快步走近,伸手拿起一块放入口中,软糯的口感瞬间在舌尖散开,香甜的味道直沁心脾,他不禁大声称赞起来:“这黍米糕口感软糯,香甜可口,娘,您这手艺真是绝了!我在外面练了一天武,肚子早就饿瘪了,就盼着能吃上一口家里的黍米糕,这一入口,浑身的疲惫都消了几分。”

    母亲在一旁微笑着回应:“这黍米糕啊,是用上好的黍米,先泡上半日,让米吸饱了水,再细细蒸熟,而后用杵臼舂捣得黏软,才这般好吃。这做法可是从你祖母那传下来的,每年过节都得做,寓意着日子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赵充国听后,眼里满是好奇与兴奋,跃跃欲试:“娘,这么有意思的活儿,我也来试试……我瞧着舂捣这事儿似乎不难,我平日里练武,有的是力气,定能舂出好黍米糕来。”说罢,便站到石臼旁,双手稳稳握住杵臼,深吸一口气,用力舂捣放在石臼中的黍米。只听“咚”的一声闷响,黍米被重重砸下。

    母亲在一旁耐心指导:“儿啊,用力要匀,一下一下来,别着急。这舂捣黍米啊,讲究的是个巧劲儿,不是光靠蛮力,得顺着劲儿来,才能把黍米舂得又黏又软。”

    赵充国听了母亲的话,调整着发力的节奏,一下又一下,有节奏地舂捣着。随着舂捣次数增多,黍米渐渐变得黏糊起来,可杵臼也越发沉重。不一会儿,他的额头便冒出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衣衫也被汗水浸湿了一片。但他咬着牙,手上的动作不停,嘴里还念叨着:“娘,您看我这是不是越来越像样了?这黍米在我舂捣下,变得越来越软乎,感觉离做出美味的黍米糕不远啦。”

    母亲看着他认真的模样,笑着点头:“是哩,我儿学得真快,再坚持会儿,这黍米糕马上就成啦。”

    到了重要节日,赵充国换上传统的陇西汉服,气质瞬间改变。那身汉服宽袍大袖,领口和袖口镶着精致滚边,花纹繁复,尽显传统服饰魅力。腰间系着坚硬的黑色革带,挂着一块小巧温润的玉佩,在阳光下闪烁柔和光芒,似在诉说岁月故事。穿上这身衣服,赵充国英姿飒爽,宛如即将奔赴战场的少年将军。他站在铜镜前,仔细整理着衣服,眼神专注而坚定。望着镜中挺拔的自己,感受着传统服饰带来的庄重,心中暗暗发誓:将来定要穿着这身衣服驰骋沙场,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让大汉威名远扬四方。

    西汉时期的陇西,又一年丰收节来临,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如宝石,不见一丝云彩。赵充国和小伙伴们如欢快的小鹿,早早来到街上。刚踏入集市,赵充国身旁的小虎就兴奋地蹦跳起来,手指向远处喊道:“充国,快看呐!那边围了好多人,肯定是百戏开场啦!”

    赵充国顺着小虎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人群围成了一个大圈,里面隐隐传来喝彩声。他也激动起来,拉着小虎的手说:“走,咱们赶紧过去!”

    一路上,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打闹,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街边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小物件,此刻他们的心思全然不在这些上面,一心只想奔赴百戏表演的场地。

    终于挤到了表演场地,只见空旷处,百戏艺人正在大展身手。一位精壮的汉子正在表演角抵,这角抵啊,类似摔跤,讲究的是力量与技巧的结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