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西汉名将赵充国传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上邽曙光:赵充国的降临与初萌之志 (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公元前 137 年,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的春日清晨,宛如一幅刚绘就的清新画卷。牛头河畔,轻纱般的薄雾还恋恋不舍地萦绕在水面,迟迟不肯散去。日光仿若灵动的精灵,艰难地穿透那层薄纱,洒落在潺潺流淌的河面上,一时间,河面波光粼粼,好似无数细碎的金子在跳跃。河畔垂柳,已然抽出嫩绿的新芽,细长柔软的柳枝宛如婀娜多姿的舞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悠悠诉说着这片古老土地往昔的宁静与祥和。就在这洋溢着蓬勃生机的春日里,一声清脆响亮的啼哭,恰似破晓的钟声,骤然打破了赵家宅院的静谧 —— 赵充国,在众人的期待中,呱呱坠地。

    此时,赵充国的父亲,关内侯赵翁仲,一身戎装,在屋外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沉重。他那身铠甲上,还残留着昨夜巡查边塞时沾上的泥土,星星点点,仿若岁月与职责留下的斑驳印记。尽管奔波一夜,疲惫已如潮水般将他席卷,但他的眼神中,却燃烧着炽热的期待,丝毫不见倦意。屋内,产婆忙碌的身影若隐若现,不时传来她的声音,每一个动静都像重锤,狠狠敲击着赵翁仲的心。

    “这都多久了,怎么还没个准信儿。” 赵翁仲眉头紧皱,低声喃喃自语,眼神时不时望向紧闭的房门。

    一同在外等候的管家走上前,轻声安慰道:“老爷,夫人吉人天相,小少爷定会平安降生,您放宽心些。”

    赵翁仲微微点头,却依旧止不住地来回走动,口中嘟囔着:“唉,我这心里头就像揣了只兔子,咋都安定不下来。这孩子,可千万得平平安安的。”

    又过了好一会儿,屋内传来产婆一声清亮的呼喊:“生了,生了,是个大胖小子!”

    赵翁仲的心猛地一紧,脚步戛然而止,双手下意识地握紧,指关节都因用力而微微泛白。终于,那声期待已久的啼哭划破长空,赵翁仲紧绷的脸上,如春风拂过湖面,瞬间漾起欣慰的笑容。他长舒一口气,像是放下了肩头千钧重担,随即大步流星地走进屋去。

    一进屋,赵翁仲就快步走到床边,看着虚弱却满脸笑意的夫人,又瞧瞧襁褓中那粉嫩的小生命,眼眶微微泛红,声音略带哽咽地说:“夫人,辛苦你了。这孩子,长得可真俊,以后定是个有出息的。”

    夫人轻轻摇头,温柔地看着孩子,说道:“只要他能平安长大,比什么都强。”

    时光悄然流转,转眼到了公元前 136 年,赵充国周岁这一天。按照上邽当地的习俗,家中长辈们齐聚一堂,一场意义非凡的 “抓周” 仪式即将举行。宽敞明亮的堂屋里,一张精美的雕花木桌被布置得满满当当,琳琅满目的物品有序摆放,好似一场无声的 “诱惑盛宴”。笔墨纸砚整齐排列,散发着淡淡的墨香,那是知识与文化的气息,似乎在召唤着求知的灵魂;锋利的刀剑,寒光闪烁,彰显着无畏的勇气;精致的弓矢,线条流畅,散发着尚武的豪情;金银财宝堆放在一旁,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折射出诱人的光芒。

    赵充国的曾祖父赵仲况,这位历经汉文帝、汉景帝两朝的少府,凭借着卓越非凡的管理才能,长期掌管着皇室的财政与生活事务,在朝中树立起颇高的威望。此刻,他身着一袭深灰色的锦袍,锦袍上绣着精致的暗纹,在阳光下若隐若现,更添几分庄重。他端坐在太师椅上,身姿挺拔,目光深邃如渊,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

    赵充国的祖父赵圣,身为谏议大夫,以学识渊博、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闻名。他站在一旁,身着一袭素色长袍,显得儒雅又不失威严。他捋着胡须,眼神中满是对孙儿的殷切期待。

    赵君真,赵充国的叔父,在宫廷内任职。他行事向来谨慎,多年来默默守护着宫廷秩序,如同忠诚的卫士。然而,命运的车轮无情转动,因某些复杂的宫廷纷争,他被迫迁徙至陇西上邽。这段经历,如同一道深深的刻痕,不仅改变了家族的居住区域,更对家族后续的发展轨迹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刻,他站在角落里,微微眯起双眼,原本紧绷的肩膀也渐渐放松下来,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