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黑框眼镜,浑身散发着书卷气,对计算机知识的热爱纯粹而炽热,是那种为了弄懂一个算法,能废寝忘食的人。
李明每天清晨都会早起,趁着校园还未喧闹,便一头扎进图书馆。在图书馆的角落,他一坐就是一整天,面前堆满了各种计算机专业书籍,从编程语言到算法设计,从数据结构到人工智能,无一遗漏。有一次,我早起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看到李明已经坐在那里,专注地阅读一本关于算法分析的书籍,阳光洒在他的肩头,给他的身影勾勒出一圈柔和的轮廓,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丝毫没有察觉到我的到来。
计算机课程正式开课,李明的光芒愈发耀眼。课堂上,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发言,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见解独到,常常引得同学们阵阵赞叹。在一次数据结构课上,老师抛出一道关于图算法的难题,同学们面面相觑,教室里一片寂静。李明却迅速站起来,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解题思路,不仅运用了课堂所学,还融入了自己在课外研究的算法优化方法,让老师都眼前一亮。课后,同学们纷纷围向李明,向他请教问题,他总是耐心解答,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课后的李明,更是痴迷于计算机知识的探索。他经常在宿舍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对着电脑屏幕,反复调试代码,攻克一个又一个算法难题。有一次,为了弄懂一个复杂的动态规划算法,李明从傍晚一直研究到深夜。宿舍里其他人都已经入睡,只有他的台灯还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他时而皱紧眉头,时而在草稿纸上奋笔疾书,时而又兴奋地敲击键盘。我半夜醒来,看到李明还在专注地研究,忍不住劝他早点休息,他却头也不抬地说:“我好像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了,再给我一点时间。”
至于燃亦,告别了南方的家乡,踏上这片新天地,内心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迷茫,渴望在这所大学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一天傍晚,食堂里人声鼎沸,饭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燃亦和张峰吃完饭后,结伴回宿舍。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