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阳门下,开启年代生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5章 报道与反响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点头,道:“厂里原先生产的也是豆子罐头,于记者肯定知道,这罐头对咱们老百姓来说,也算稀罕物,谁愿意瞎浪费钱买个豆子罐头啊。

    这也是原来厂子濒临取缔的主要原因。

    因为厂子条件有限,一时也做不了其他种类的罐头,所以我想着另辟蹊径,把罐头卖给外国人。

    当然原先的口味肯定不行,于是我就针对外国人的口味,研制出了一款新的罐头。”

    “新产品竟然是你独自研制出来的?”于慧惊讶道。

    “对的。”李信微笑道,“好叫于记者知道,其实我除了是一个罐头厂的厂长之外,更是一名厨艺精湛的厨师,也有研发新品罐头的基础。”

    于慧也算见多识广,自然知道没有难以计数的失败和尝试,哪能轻易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

    像眼前李厂长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推陈出新,研究出新产品,绝对是个奇迹。

    这其中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这研发的过程一定很难,很苦吧?”于慧忍不住感叹道。

    “难,相当的难!”

    李信点了点头,煞有介事地说道:“那段时间,我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

    为了彻底弄清外国人的口味,我没日没夜地泡在图书馆,成天对着数以百计的英文书籍,查找资料。

    又为了弄出合适的香料配比,我几乎赖在厨房,一遍又一遍,不胜其烦地煮制豆子......”

    他“啪嗒啪嗒”说了一堆,其中有真有假,听得于慧一愣一愣的。

    事实却是,或许因为有开挂,他只是捣鼓了不到两天,就弄出了新配方。

    这当然不能对于慧说。

    树立典型嘛,当然是没有困难,创造困难。

    一帆风顺,轻易成功,那还能叫典型吗?

    接下来,李信说的愈多且愈详细,于慧听得也是既震惊,也兴奋。

    一个年轻的不像话的厂长,在厂子濒临取缔时,临危授命。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带领工人推陈出新,并成功创下百多万美元的巨额外汇。

    这多具有传奇色彩啊!

    于慧敢用脑袋保证,此次广交会,没有比这再牛的了。

    这新闻一旦报道,引起的社会凡响,还不如潮?

    当然,李信也没有太高调。

    照片的话,只用个侧面照片,外加这年头的报纸上的照片,失真的很,只要不是熟人,基本认不出李信。

    至于名字,也没有用真名,只是用罐头厂的“小李厂长”代称。

    毕竟他赚取声名,只是给自己弄个保护伞,过犹不及。

    李信可是知道的,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流行参观学习。

    小小的罐头厂创造百多万美元的外汇,这事必然引起轰动,罐头厂被参观学习,那是肯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