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法鞅的震惊!法圣当面!法家易主! (2/3)
,亦是要对儒家动手。
商鞅的出现正好弥补了王阳明在具体层面执行镇压儒家世家上的空缺。
以沈楠的境界跟国运的加持之下,他可是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刑部尚书法鞅的震动。
那位刑部尚书只怕入宫之后,就会立刻交出手中的一切权责,奉商鞅为主!
这也是法家之人跟儒家之人的不同。
儒家或许还有什么理念之争的说法。
因而泷师、王圣皆是对王阳明敬畏的同时,亦是充满敌意。
但在法家可没有这种讲究,律法的严苛,导致强弱极为分明。
对就是对。
错就是错。
没有儒家那种辩论的机会,也没有儒家争权夺利的复杂。
有的只是对于强者的尊崇以及对于那种律法的敬畏。
这种情况甚至要比军中还要更加明显,毕竟军中虽说也是信奉强者为尊,可军中牵扯的利益纠葛却是极为复杂,法家却是最为单纯的一群人,他们只是追寻如何以法立国,以法治国,所修行的功法也皆以律法为主!
商鞅略微沉吟后便是郑重的说道:“臣对于大奉的情况尚未了解,暂且不敢随意下定论,但以臣对于大奉简单的了解,大奉却是并非适合大秦的律法,无论是军功制,还是其他的变法皆是不适合,需要重新制定。”
“但无论如何变法,终究是难逃,弱民、强国之道!”
“大奉的世家豪强以及各方势力皆是过于强势,他们的私心亦是大于公心,变法之初,便是要压制他们的私心,以律法严格约束他们,让他们对于陛下,对于律法更加敬畏,以此能够改善大奉的国情,亦是让大奉国力能够愈发强盛!”
军功制自是不适合大奉,以大奉目前的疆土而言。
军功制最多也就在维持到蛮莽妖族覆灭之后就会出现问题。
更何况大秦的军功制弊端也无需多言。
至于说商鞅所说的变法理念,其实本质上跟王阳明那句——让天下为公的思想格掉天下为私的想法是一样的,只是两者具体做事的风格却是不同。
王阳明要做的是重立大奉儒家的精神理念,以精神力量压制物欲。
商鞅则是要以严苛律法来约束、压制世人的私心。
从这两点方式而言,其实有些类似人性本善跟人性本恶的理念区别。
但实际上却也有所不同。
因为无论是王阳明,还是法鞅皆是不在乎人性本恶或是人性本善的。
他们只是以自己的方式让天下之人的公心大于私心。
只是一个是以塑造精神理念,一个则是以律法压制罢了。
这也能看出但凡真正成圣之人,他们对待事物都有相似的看法。
沈楠闻言亦是微微颔首:“宣刑部尚书法鞅觐见...”
商鞅所制定的律法必然是会根据大奉的情况而定,绝非是大秦那般严苛的律法。
而是真正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