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去火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六十八章 真就成航班了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道理。

    ……

    此时,

    蓝星大都地面指挥中心也收到了,船进入火星环绕轨道的消息,

    在引得一阵欢呼的同时,

    地面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也开始为最后的降落工作做准备。

    当然飞船的降落,不像飞机一样只需数十分钟的时间便能降落成功,

    在火星降落的整个过程依旧要耗费不少的时间。

    而在等待飞船分离登陆返回舱,成功降落火星消息的间隙,

    老长官正在另一间会议室内,

    听取着关于飞船的日常报告,

    这样的报告从飞船出发后,他每天都能收到一份,

    也正是在飞船飞行的这段过程里,

    地面又发现了许多问题,

    这里面有地面预料到的一些问题,

    也有一些地面从未意料到的事情,

    其中遇到一个最主要的问题,

    还是飞船加速和飞船减速,耗费大量时间的问题。

    如果按照他们所拥有壳层氦闪脉冲推进器的最终速度进行计算,

    只需七天左右的时间便能到达火星,

    可在实际应用中

    因为制造水平和精度限制的问题,搭载了壳层氦闪脉冲推进器后,

    他们的加速减速过程无法连续丝滑的进行,

    而是因为壳层氦闪脉冲推进器脉冲特性,一旦加速减速的过程过快,很容易出现过载问题。

    因此,只能用时间换取加减速的顺利进行。

    这也让整个航行过程从7天变成了25天。

    而这样的情况也让地面的工程师产生了一些自我怀疑的想法,

    是自己的制造业的问题?

    还是王猛给的数据有问题?

    真的存在如此高精度的制造数据,

    可以将壳层氦闪驯服到,能随意开合,随意吞吐的程度吗?

    这样的控制程度甚至已经可以达到微观领域。

    就算人类的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了,核聚变技术也无法短时间内,对机械制造业产生影响。

    人类真的能掌握这样的技术吗?

    这样的数据让地面的工程师,

    想到了合众鹰国当初在战舰材料上数据造假的事情,

    当初他们将头顶的地中海熬成了太平洋,也做不出那种极为优秀的数据,

    只能尽可能的接近,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