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英武虽然是县城里的干部家庭出身,但是也知道这时候的中专比高中可考过了。
毕竟中专是直接农转非,吃上国家粮的,所以他对于这种把机会让给别人的事情感觉很不可思议。
陈果宁看着同样不理解的迟永超和穆松林,叹了口气。
“我说个实话,你们三位都是工人家庭,甚至是干部家庭出身吧。虽然咱们是小地方,但是你们已经站在了这个县城食物链的顶端了。下面的那些事情你们看不到也听不到很正常。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
一般的顶替上学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没考上高中的那波人,他们还是愿意脚踏实地的复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但是,政策规定初中不允许复读。
那么就只能找同村或者附近村的那些,没有意愿考高中的人借户籍和学籍,以此参加中考。
这种一般都是商量好的,大多都是给了钱的。
当然至于被顶替的人后来出来哭天喊地的说对方是偷了自己的高中机会,那就是后话了。
第二种就是高考或者中考结束后,一些人通过关系截留别人的录取通知书。
那个年代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就连电话很多人可能都没见过。
最重要的是没有身份证!
身份证制度正式铺开是在八十年代初期,一九八五年以后才基本完成人手一证。
但是上面的照片基本也是人鬼莫测那种。
所以,在这个信息不发达的时候,录取通知书那就真的是“通知”书。
你没收到,就默认你没被录取。
而有了通知书的人,拿着没有照片的户口迁移证明直接就能去上学。
无论是中专还是高中甚至是大学,学校一般都不去核实也没办法核实你到底是不是真正考上的那个人。
这种情况里,除了被顶替的人家里遇到突然变故把机会卖给你,其他都是实打实的“偷”了别人的人生!
孙英武听完,沉默了半天才说:“那,真的邹文建这一辈子不就被毁了吗?不过,要做成这事,村里也得有人配合吧。不然户口都没法迁。”
陈果宁点头,“你忘了,他们反复提到邹庆魁有一个很上进的亲戚吗?估计这事少不了他的手笔。这人如今应该就算还在任,也不能一手遮天了。这样,咱们就去草沟村找找真正的邹文建,再找找当年的书记、会计,估计很快就水落石出了。”
穆松林听完,忿忿不平的骂道:“这个狗东西!这都二十多年过去了,活生生毁了人家一辈子!怪不得怕龙怀志呢,这事闹出来,他那经理哪还有脸干。连名字都是假的!”
孙英武摆摆手制止了他继续骂。
“行了,赶紧干活!现在最重要的是把邹文建杀人的动机固定住,然后就可以摸排他的人际关系网了。我就不信,这样还抓不到人,破不了案!”
大家伙一听,也都振奋起来,立刻收拾东西直奔大观镇草沟村而去。
但是到了地方,孙英武把车在停在村口打听邹文建住哪的时候,却听到了一个更让他震惊的消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