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上海书店里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是在营销。
不走寻常路的营销。
正是这不走寻常路,让刚上市没两天的《棒针花样三百》一下子成了最热销的书籍。
虽然这年头引导消费、阅读是司空见惯的事。
但把这么一本关于针织的书推向市场,并引发抢购热潮。
也是一桩新闻。
赖常清特意跟报社那边打招呼,让帮忙报道一下。
如此一来,又是一番宣传。
“估计过两天就得加印了。”
这本书是自己做出来的,这让赖常清十分兴奋。
不算豪赌,但也的确赌了一把。
尤其是他还跟沈穗约了第二本。
沈穗觉得自己这边进度还行。
就是有点废胶卷。
原本是想自己拍照的,但后来发现不行啊。
这种得彩色照片才行,可现在晏城虽然能冲洗彩色照片。
但一张将近十块钱,也太贵了。
眼下沈穗把这段时间钩织好的毛衣又或者小东西都收了起来。
反正家里空房子多,不怕没地方放。
“要不然,过段时间我给您寄过去?”
“哪用这么麻烦,下个月我抽空去一趟晏城。”
再等几天。
等大江南北都热销,再去找沈穗。
到时候也方便给沈穗提价嘛。
在这件事上,赖常清十分厚道。
沈穗帮自己出色完成工作,赖常清自然不能亏待人。
再者说,这本书的热卖也能给出版社带来不错的收入。
出版社多给点不是应该的嘛。
再等等,不着急。
有赖常清给吃的定心丸,沈穗也不着急。
再加上小满开学在即,孩子没啥反应,倒是沈穗有那么点焦虑。
这跟少年宫不一样。
少年宫里一共就那么几个孩子,老师还多。
可到了幼儿园就完全不一样了。
哪怕是机关小学附属幼儿园,一个班里也就两个老师。
孩子的数量又多。
万一跟小朋友起了矛盾,沈穗想想就担心。
倒是小满,满心的期待着明天的到来,“妈妈我要早点睡,晚安哦。”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