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 第16章 给勋贵和宗室们找点事干(上)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锦衣卫特制的牢房中,洪武大帝朱元璋和凉国公尽皆沉默不语,饱经沧桑的眸子中充斥着浓浓的错愕和迟疑。

    尽管刚刚曹爽的言论听上去有些荒诞,但对于他们这些统治阶层而言,却是心有所感。

    事实上,早在前宋的时候,有关于海上贸易的记载便屡见不鲜,尤其是随着蒙古帝国近乎于疯狂的西征,亚欧大陆双方之间本是断断续续的联系又被重新恢复。

    回首大明朝的开国历程,形形色色的西洋人,波斯人,色目人简直随处可见。

    蒙元统治者也对这些"样貌怪异"的番邦人士委以重任,甚至将国家的财政大权交到这些人的手上。

    故此,至少对于洪武大帝朱元璋而言,他内心十分清楚海上贸易存在的巨大利润。

    但他的大明不比前元,如若朝廷贸然开放海禁,只怕那些本质淳朴的农户们也会离开生养他们的土地,被海上贸易巨大的利润所吸引,继而影响到大明的国本。

    开放海禁,实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深吸了一口气,朱元璋默默眯起了眼睛,等待着隔壁的曹爽给出答案。

    ...

    ...

    "先生有所不知。"

    "正是因为海上贸易牵扯到的利益过于巨大,父皇才不得不谨而慎行。"

    "朝中有些大臣,关于禁海的态度,可是比父皇还要坚决呐。"

    一声苦笑过后,燕王朱棣缓缓道出了一则在朝野中"心照不宣"的秘辛,表情很是苦涩。

    今时不同往日。

    如今的大明既不像前宋有强敌从旁虎视眈眈,只能寄希望于海上贸易维持国家的运转;又不像前元统治者,压根不在乎中原山河。

    国情实在不同呐。

    闻言,表情深邃的曹爽罕见的没有予以反驳,而是默默整理了一番思路后轻声道:"燕王的意思是,担心地方上的士绅们?"

    约莫从宋末开始,地方上土地兼并的问题便日益严重,尤其是随着蒙元统治者入主中原,并在地方上推行"包税制"之后,这些在地方上享有大量土地的士绅们便愈发肆无忌惮。

    元末以来,天下大乱,各地百姓均是不同程度的遭受到了战火的袭扰,但这些在地方上掌握大量土地的士绅们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反而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朝的士绅。

    而这些掌握了大量土地的士绅不仅成为了明朝维系地方稳定的"根基",也成为了反对朝廷海禁的中坚力量。

    毕竟海上贸易赚的钱越多,他们手中掌握的土地便愈发不值钱。

    说白了,有关于海禁与否,就是一场既得利益者与新兴势力的争锋。

    而朱元璋作为大明的统治者,在考虑到社会稳定等因素以及海上贸易潜藏的诸多隐患之后,最终选择了"偏袒"大明的士绅。

    "先生说的是。"

    "父皇自开国以来,便不断清查土地兼并,并以雷霆手段彻查贪腐等问题,希望借此削弱这些士绅们的地位。"

    "但奈何这些士绅在地方上传承数百年不止,朝廷也不得不妥协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