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听完裴元那“把税收和土地绑定,并且以明确的方式定量征收”的方法后,忍不住脱口而出道,“这个法子好啊!”
在历史上,一条鞭法是由“飘零半生”的铁杆死党桂萼提出的。
这个桂萼是正德六年的进士,他生性刚硬,屡次忤逆上官,和一般的胥吏书办,关系也不太好。
于是,本想整顿职场,大干一场的桂萼,被职场大干了。
他长时间在地方担任知县,也没人提拔。
后来桂萼就把心思放在了治理地方上,慢慢的,他就发现了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许多缙绅豪强明明大量侵占了土地,占据了社会的主要财富,但是却能通过诡寄的方式,把土地注册在乡宦、举监、生员等能合法免役的人名下,从而避免承担社会责任。
在富人大量避税的情况下,缺少的那块社会支出,由谁隐形承担了呢?
大多数的普通人。
大明的普通人本就过得不怎么样,又承担了不该承担的税赋,自然就加剧了贫富分化。
于是桂萼便利用在基层的工作经验,大胆的将税收和土地挂钩,研究出了“一条鞭法”,主体思想就是,谁占的社会资源更多,就承担更多的税赋。
可惜,桂萼本身的际遇,导致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等到桂萼在大礼议中脱颖而出,这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又可惜,这“一条鞭法”的构想,一直等了几十年,才被张居正强力推行下去。
这会儿桂萼还在丹徒县的县委大院和人斗智斗勇呢,一条鞭法还没能成型。
裴元等不及桂萼成长起来,也不能指望未来的张居正。
既然如今有了这个难得的机会,那为什么不由这个更加靠谱的王老哥来发动呢?
王琼本就是个爱惜民财,节用民力的人,这“一条鞭法”对减小百姓负担的效果显而易见,必定能够得到他的支持。
而且从王琼治理漕河的经历来看,他也有将不必要的徭役“折银储官”的成功先例。
可以说,由王琼来做“一条鞭法”的发起人,是完全没问题的。
只是……
王琼在激动过后,也意识到了其中的巨大风险,迟疑片刻,向裴元质问道,“如此一来,老夫岂不是要得罪天下缙绅士族?”
裴元很干脆的说道,“当然不需要王公做出那么大的牺牲。”
“咱们不是说的好好的吗?目的是为了回京。”
“只要王公借着巡查地方的机会,切实的论证实行‘一条鞭法’的必要性就可以了。”
“只要弄出点动静,让朝廷的那些肉食者,见识到你在搞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们就会派人和你谈判的。”
裴元甚至给出了预期,“回京不难,留在户部就别想了。”
户部主管钱粮税收,正好和这件事对口。他们又怎么敢放任王琼这个税收恐怖分子,继续担任户部的官职?
王琼听裴元详细说完,默默的思索了下其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