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元选中王华,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个是因为他是王守仁的老爹,可以补强“王琼—王守仁”的这对政治扑街仔,让他们可以更好的与杨廷和一党对线。
还有一个原因是,王华这个人,是个很有政治弹性的家伙。
裴元第一次和王敞相见的时候,两人曾经简单的提到过王华。
那时候王敞因为傲慢,拒绝让锦衣卫百户裴元一行入住驿站,结果就引得裴元联手岳清风,在驿站里肆无忌惮的大杀一场。
事后王敞对裴元说,他曾经和王华说起霸州民乱的事情,并且表示要大力抑制豪强,打压江湖人物。
但王华告诉他,他更痛恨的是那些把顺民变成暴民的人。
王敞也因此感慨,不该不留余地的把裴元逼到绝境。
从听到王敞那番话的时候,裴元就想过,如果是王华这样有官场道德的人成为政治对手,那该有多好啊。
毕竟没有官场道德的裴元,只要有一口气,就存在的翻盘的希望。
而且王华这个人底子特别好。
他和谢迁相似,都是成化状元,也都是因为被刘瑾排挤不得不辞官致仕的。
若是论资排辈,以他状元的身份,进入内阁只是时间的问题,比起谢迁来,也不算太逊色。
偏偏王华翰林清贵,主要为天子担任讲官,并未接触太多实务,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很低。
作为一个无害的谢迁代餐,就很容易成为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人选。
就算王华担任了礼部尚书,杨廷和也不用担心王华的威胁。
哪怕王华以后有望进入内阁,也会成为费宏这样没有太强攻击性的弱势大学士。
杨一清和王华关系一般,从举荐结果上看,似乎捞不到什么好处。
但是他可以通过举荐王华这个容易过关的人选,在失败过的地方再赢一次,拿回他丢失的颜面。
这对杨一清来说,就很有吸引力了。
若是能借着这个机会,促成杨一清和陆訚达成同盟,更是会收获巨大。
除了这些因素,王华还和王敞在南京共事过,双方的关系也还行。
这会让王敞在政治上的路子开阔了不少。
虽说王敞的上限也就这样了,但是这个高阶的政治人物了,仍旧是裴元最拿得出手的文官。
按照原本的历史,正德时代将会在数年内,急速的冲到顶峰,然后彻底结束。
这个时间太短,让裴元根本没机会,培养出自己的顶尖文臣。
裴元之所以一定要违反常理的搞出一届恩科出来,就是为了抢时间,让小弟们多两年时间积攒资历。
按照裴元的构想,这批小弟会先进入都察院做御史,然后在自己的帮助下刷满资历名望,然后再进入各省的按察使司,通过按察使司介入各处的兵备道。
如此一来,这些饲料速成小弟,就能在七八年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从这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