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齐斯河,古称曳咥河。
在曳咥河上游,有一处地势平坦的山谷,被李骁命名为‘汤谷’,如今已成为金州的要地。
此地重兵屯扎,山谷高处,简易瞭望塔拔地而起,由经验老到的斥候值守。
沿山脉边缘,岗哨错落分布。
山脉深处,精锐巡逻骑兵往来穿梭,戒备森严。
层层防护之下,这片山谷已被李骁打造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此处,便是李骁倾力营建的金山工业区,亦是金州铁器工坊所在。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忙碌,工坊已经初步建成。
一座高炉巍峨耸立,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为瞩目的存在。
高炉呈圆筒之形,自下而上渐次收窄,仿若顶天立地的钢铁巨人。
底部设多个进风口,中部开宽敞投料口,顶部置排烟口,布局规整合理。
“炼铁炉竟然如此庞大?”
萧燕燕立于高炉之下,不禁轻声呢喃。
在她的认知里,炼铁所用不过是灶台般大小的炉子,眼前这般巍峨耸立的高炉,着实令她大开眼界。
“这玩意能行吗?”三爷爷站在一旁,也表示怀疑。
反倒是老爷子没有说话,虽然心里也没底,但是他却非常相信李骁。
“试试不就知道了!”
李骁双手抱胸,神色淡然,嘴角噙着一抹浅笑。
他所建造的,正是工业革命时期那种最为简易的炼铁高炉。
建造过程虽不算繁杂,然而炼铁的原料配比、操作步骤以及温度把控等关键环节,却需精确掌握,丝毫马虎不得。
“三叔,咱们爷俩把矿石投进去。”李骁对着身旁的汉子招呼道。
这汉子并非李三河,而是李家远房的堂叔李三枝。
李三枝的亲兄长,正是帮李骁打理生意的李二棍子。
不过,与李二棍子外向的性格截然不同,李三枝为人沉稳内敛,平日里不善言辞,且自幼便跟随老爷子等人学习打铁,对此也算是炉火纯青。
李骁虽名义上让老爷子掌管山谷工坊,但考虑到老爷子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便有意将李三枝培养为工坊的接班人。
“大龙,这些铁矿石、焦炭和石灰,都要加进去吗?”李三枝望着地上堆积如山的原料,开口问道。
“不必。”
李骁摇了摇头,目光环顾四周,见周遭并无外人,皆是老爷子、李三枝这般亲近之人,便轻声说道。
“爷爷,三叔,用这高炉炼铁,关键在于精准拿捏各种原料的配比,多一分少一毫都不行。”
“咱们开采的这种是赤铁矿石,含铁量尚可,烧制时,每一百斤铁矿石,需搭配三十斤焦炭与十五斤石灰。”
当然,这配比并非一成不变,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