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连众生需要什么都是凭空猜测,不实践、不研究,就发表你的言论,这样的理论不就是和那些“专家”差不多吗?
这就是典型的“一人之见”!
要是见识英明还好,要是“一人愚见”,那真的是天下之愚了。
张扬继续说道:“尤其是“问心三关”一出,圣道的基础,就有了。
问心三关,总结起来的一句话,那就是‘上对得起天地,下对得起万民,问心无愧’。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句话,就算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教化者”了。
可是,这样就够了吗?
‘问心无愧’的人,干出的傻事、蠢事、坏事就少了吗?”
圣师连连点头,他游历的这些年,看到了太多喊着“问心无愧”的人了。
人的心思本就是变幻的,怎么问心无愧?
天心虚无缥缈,何谈报应?
民心只有当民心汇聚的时候,大概才会看到吧!
“人是需要约束的!”张扬重重地说道,“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皆如此!
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教化!
教化,不仅仅是给他们立规矩,更是带有管教、归化之意。
通过自身的修养、仁德,去感化别人,让他们去奉行规矩,这确实是最好的教化。
但是,圣师伯伯,你不觉得有些人,是难以感化吗?
既然他们难以感化,当然就需要用管教、约束的手段,去‘教化’他们。
而有的人,你会发现,无论如何管教,如何约束,他们都是无法教化的。
这种人,怎么办?
放之任之?
那岂不是对其他人不负责?
如此,我们要立一个规矩,告知他们行事的后果。
对于那些管教无效、约束无效的人,自然是以规矩来对他们进行‘报应’,这才是对大多数人的交待!”
他把儒家的仁、道家的德、法家的严只要是曾经学过的、理解的、见识的一股脑地塞给了圣师。
因为圣师既然已经为圣道设施了问心三关,那圣道的后续修行,应该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在另一个时空,那些先贤哪怕最初的愿望是美好的。
但是,当他们死去以后,后续的很多人心就变了。
而圣道不一样!
因为圣师是开辟者,执掌天地教化权柄,会活很久很久。
作为天地的话事人,又有浩然正气的存在,有他在,问心三关就会是圣道永远不倒的一座大门!
这座大门只要存在,进入其中的人,大致都不会出什么问题。
张扬正是知道了这个状况的存在,他才会把所有关于教化的理解、信息,甚至是另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