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11章 宣德盛世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自帖木儿之战至真腊全境被占领止。

    如果还把平定朱高煦之乱算上,整整十年间,宣德朝一直都在打仗。

    换作历史上其他的朝代,这种行为一定会被说成穷兵黩武。

    身为皇帝的朱瞻基,不是昏君,也是好大喜功。

    可是在宣德朝,出奇地没有其他声音。

    不管是官场,还是平民百姓,都对朱瞻基歌功颂德。

    要不是身为首辅的徐闻压着,其他地方已经开始动脑筋,进献祥瑞了。

    这种行为在马六甲献上一头亚洲犀,想伪称麒麟时,就被徐闻直接戳穿。

    都什么年代了,大明海军的足迹已经遍及整个世界。

    新大陆自不必说,就连欧罗巴的诸国,葡萄牙,西班牙,法兰西,英吉利,大西洋这一圈国家,都已经造访。

    太平洋航路,也在四海商会研究所以及大明海军的不懈努力下,通过改善和发展航海技术,打通了经夏威夷,然后至新大陆的航线,只是目前还没有完善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长颈鹿,犀牛这些其他野兽,想来冒充神兽的行为,都已经行不通了。

    徐闻还上书,请朱瞻基在翰林院及太学院都设立博物科,专门给天下万物分门别类,记录在案。

    这种能够流芳万世的好事,宣德帝当然一口答应。

    还慷慨的从自己富得流油的内库中拨钱出来,给博物科经费。

    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在徐闻这个首辅的坐镇下,朝中政治清明。

    虽然也有派系斗争,但是都处于一个良性竞争中。

    所为之事,皆是忧国忧民,甚少有因公废私之事。

    首辅以身作则,内阁中其他大学士,也是公忠体国,尽心尽力为大明谋划。

    现在大明文臣有于谦,徐谦这两位年轻一辈的翘楚,还有三杨这样的中流砥柱。

    上面徐闻,蹇义,夏元吉老一辈的这些人,也都老当益壮。

    大明朝廷可谓老中青济济一堂。

    朝廷想推行什么政策,办什么事情,很顺利就能推行下去。

    武将方面,张辅,柳升这些老将还在发挥余热。

    徐华,盛铭这些年轻一代的也成长起来。

    同时大明陆海军军校,以及五军都督府的参谋司,还在源源不断地提供初中级军官。

    并且因为有徐闻在,文武之间精诚合作,极少发生摩擦,助力大明更快地发展。

    人才再多,国家要发展,还是需要各种资源的,大明不断地扩张很好地解决了这点。

    新疆,河中的牛羊肉,骏马,还有各种干果,羊毛制品,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

    不但丰富了大明百姓的生活,让哪怕是普通人,偶尔也能吃上肉,尝尝鲜。

    而大明的铁器,瓷器,棉织品,茶叶,各种工业制品,又通过新疆河中的陆上丝绸之路,行销到世界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