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1章 于谦再升官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南征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坚实的桥头堡。

    鉴于于谦在新疆河中两镇建立时的卓越表现,他迁至兵部左侍郎,负责重设交趾布政使司的事宜。

    这也是在徐闻的提议下,朱瞻基首肯,由内阁推动的一项改革。

    主要针对需要跨部门的复杂事项,设立专门工作组,由专人负责,统领整件事情。

    然后对分管的内阁大学士汇报,重要事项再由大学士呈报给朱瞻基决定。

    针对现在大明越来越复杂的各式政务,需要这种能够跳出各种条条框框的工作小组,来打破部门之间的藩篱。

    考虑到交趾本就是新收复地区,需要进行军管,所以由于谦来挑头。

    也没人奇怪,他刚接过任务,就被徐闻叫去。

    徐闻交代了一番注意事项,并且表示接下来对南洋的各项行动,都直接由内阁首辅,也就是自己负责。

    南征牵扯面太大,朱瞻基最信任的,就是徐闻。

    而且宣德帝也打听清楚了,徐闻在内阁主要就是负责一些决策工作。

    那还不得给越王加点担子?

    毕竟越王才五十岁,正是奋斗的年纪。

    于谦听后大喜。

    他还怕别的大学士来负责这些事情。

    虽然现在大明的内阁,在徐闻有意操作下,真正可谓是群英荟萃。

    三杨此时都已入阁,还加上徐氏父子,皆是国之栋梁,但于谦就是觉得越王对自己的胃口。

    这位首辅能跟得上自己的思路,同时还能查漏补缺,每次都能说到重点上。

    最重要的是,在徐闻手下,自己毫无掣肘,一心做事就行。

    于谦主持交趾布政使司重设的首要大事,并没有如朝中其他人所料,重设交趾卫所,反而是拉着吏部和户部进行改土归流。

    这也算是他在新疆镇和河中镇工作中得来的经验。

    不管是军镇,还是卫所,能够设立,同时长久存在下去。

    关键点有当地人的配合。

    新疆歪思汗已经被彻底驯服,加上仅有不到一千亲卫,其他部族和居民,还能分享丝绸之路带来的红利,当然举双手赞成新疆镇成立。

    河中镇也是同样的理由,强敌环伺,只有大明能够救他们,还能带来各种好处,河中镇的设立也顺理成章。

    甚至在这过程中,撒马尔罕和其他河中重要城市,还在争抢军镇驻地。

    想让明军都在自己的地盘上保护自己,同时还在垂涎明军带来的海量后勤供应需求,那都是钱啊。

    两个军镇能够顺利建立,都是和当地有了共同利益,总结了成功经验,自然要将它发扬光大。

    前交趾布政使司是黄福和张辅一手建立,两人精诚合作,其实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但因为这两位威望足以压制交趾的重量级人物先后离职,后继者再无此等威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