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98章 兵部于谦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就向朱瞻基请示,提拔于谦为兵部右侍郎。

    这一下从七品小官,直升三品大员,朝中无不为之侧目。

    考虑于谦在两军阵前痛骂汉王朱高煦的大胆行为,大家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越王自己年轻时候就狂放不羁,欣赏这种胆大之人也不奇怪。

    师父的意见,宣德帝基本不会驳回,未来的于少保成功完成了三级跳。

    因为这段时间朝中大事不断,于谦的升迁虽然被批准,但拖到最近才上任。

    一来就是规划西域,重置九边的大动作。

    本来骤升高位,于谦还有些惴惴不安,生怕别人说自己幸进。

    但是要他避嫌,那于谦可不干,自己凭本事得来的职位,避什么?

    而且只有站到更高的位置,才能实现心中抱负。

    等到岗后才发现,于谦才发现自己多虑了。

    力排众议提拔自己的越王,在兵部担任了数年的尚书,虽然没有刻意经营,但是勇于任事,乐于放权,敢于创新,让兵部上下对这名老上司印象都很好。

    现在于谦既然受老上司赏识,那自然非常配合。

    于谦上任主要负责的,就是新疆和河中的兵镇布置调整。

    这个其实早该确定下来,因为朱棣的身体原因,以及洪熙,宣德一年两帝,朝中事情纷繁芜杂,于是拖到了于谦手上。

    真正工作上手,内阁中对接此事的正是徐闻。

    整个朝中除了这位四朝元老外,再无他人有资格改动太祖爷的布置。

    而且新疆和河中,都是在徐闻的策划下收回的,理应由他负责。

    和越王共事,于谦可以说是自己踏入官场以后,最舒服的一段时间。

    自己什么都不用管,安心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其他的杂务,同僚的攻讦,底层官僚的不配合,以及其他部门的刁难,在越王面前,都不叫事。

    只要一张小小的纸条,不管是谁接到后,都会变得老老实实,通情达理。

    徐闻对于谦也很满意。

    不愧是于少保,做事胆大心细,不惧权贵。

    徐闻之所以这位铁骨铮铮提上来,就是要借助他这股子劲,把现在盘根错节的军中势力理清楚。

    自己虽然在永乐朝,已经对军事进行了改革,但朱棣念旧,有些过激点的措施就都没执行下去。

    徐闻也没有办法,毕竟那是天子,总不至于驳了他的名字,所以改革并不彻底,还留了很多尾巴。

    现在这些边镇中,不少都是自己曾经的部下,徐闻也体会到当年朱棣的感觉。

    知道怎么做好,但就是下不了手。

    他只能自我感慨,人老了就是这样,所以寄希望在于谦身上,看他如何破局。

    在这方面于少保完成得还真不错,借着徐闻这个东风,还是遇事不决找越王的套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