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76章 出征西域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徐华兴奋地应道:“是!”

    掌管京营,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个美差。

    但是对于还不到三十,志在沙场的武定侯来说,就有些坐牢了。

    平日就是督促日常训练,安排各部后勤,升迁这些繁琐的日常工作,日复一日,枯燥乏味。

    现在突然听到有机会能够大战一场,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

    而且还要对战曾经大明的宿敌帖木儿帝国,这个帝国曾是永乐大帝的遗憾。

    如今时隔多年胆敢再次挑衅大明,徐华觉得机会来了,干劲十足!

    徐华就希望那个什么沙哈鲁一定要顶住,不要怂!

    军械所这段时间出了不少东西,正在找试验场了。

    第二天。

    有朱瞻基参与的内阁会议上,徐华把相关情报进行了分享。

    对于盛铭的行为,大家都是赞同的。

    大明作为当时第一海军强国,哪吃过这亏?

    上一个想来找麻烦的锡兰,整个皇室都被消消乐。

    帖木儿那种异族国家,也敢来捻虎须。

    现在唯一的分歧,就是需不需要让徐华去伊犁。

    实在是陆上不比海上,后勤且不说,这一来一去就是小半年。

    在不明确帖木儿帝国具体态度的情况下,这样的行动是不是冒险了点。

    徐闻只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然后让大家畅所欲言。

    杨士奇,杨荣这些是稳妥派,朱高煦之乱平定还没多久。

    如果再让徐华这个级别的武将再去发动一场战争,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他们也不是绥靖,而是主张伊犁那边的驻军先行处理,能够应付目前的冲突就可以了。

    理由就是礼部那边一直在收集帖木儿的相关情报,对方目前是无力东征的,为此还特意把礼部相关资料找了过来。

    小徐阁老徐谦则是进取派,他主张既然海路已经动手,那就需要派一得力大将,坐镇陆战前线。

    还是那句话,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对手的软弱和犯错,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朱瞻基听取内阁几人的意见后,有些摇摆不定。

    从内心深处,自己爷爷永乐大帝没有完成的武功,在自己手中达成,这种诱惑无法不动心。

    更何况现在大明还是师出有名。

    但另一方面,杨士奇和杨荣他们所说,也是老成持重之言。

    国之大,好战必亡,这般警示犹在耳边。

    双方各持己见的情况下,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徐闻。

    天子亲自开口询问:“文武二事,越王都乃国朝翘楚,不知作何看法?”

    徐闻很欣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