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以前还有朱棣和朱高炽压着,朱瞻基也就敢发发牢骚。
现在二人都不在了,他终于敢直抒胸臆,把憋在心里的话都说了出来。
“太师,现在可以出动暗卫把朱高煦捉拿归案吗?”
“可以!”
徐闻先回答盛怒之中少年天子的问题。
“自从上次运河事件后,暗卫在山东有一个大队,共计一千人的规模,加上山东的卫所,还有锦衣卫指挥所,绝对能将汉王一举成擒。”
给了朱瞻基他想要的安全感后,徐闻才继续分析道。
“但汉王不过跳梁小丑,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暗卫的监视中,但如果不教而诛,对于大明和皇室,都不是什么好事。”
“以臣之见,如今当务之急为稳定朝局,平稳过渡,如若他日汉王真反,臣自当领兵将其拿下。”
因为所递交的是暗卫密报,此时殿中除了站得很远,听不到二人对话的内侍之外,就只有君臣二人。
但朱瞻基还是知道徐闻没有把话说全,方才他的那个问题也只是需要一个确定答复,而徐闻回答得更多。
说到稳定朝局,还有一举成擒,这两个联系起来,不就等于说这个反贼先养着吧!
等你这个新皇平稳度过短短数月时间,便两换年号的混乱,平稳过渡后,不管他朱高煦怎么挣扎,怎么反都是盘中餐,增加新皇的威望。
朱瞻基毕竟也是被朱棣钦定的继承人,还被徐闻教了这么久。
话说到这里,他也就懂了。
而且徐闻最表面上的那个理由也没错。
靖难之后,不管是朱棣还是朱高炽,都很忌讳皇室内斗,这也是他们能够容忍朱高煦如此胡闹的原因之一。
而且前面汉王那么多逾矩之处,永乐帝和洪熙帝都原谅了。
你现在却去捉拿自家叔叔,是为不孝啊!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只有等着他朱高煦主动跳反,再将其连根拔起!
“太师深谋远虑,就如你所言。”
朱瞻基想通后,也就不再纠结了,不就是等吗,自己年轻,耗得起。
接下来的主要精力放在宣布大行皇帝的后事上,以及安抚母亲张太后。
稳定后宫后。
宣德皇帝在奉天殿举行大朝会,封赏重臣。
徐华受封少保,升任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徐谦受封少傅,升任正三品吏部右侍郎,文华殿大学士,入阁参政。
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大家都等着看徐闻的封赏,上次徐闻已经退掉越王,不知道宣德帝将会如何处理。
不同以往,最重的封赏,被放到了最后。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惟天命所归,必资辅弼之臣;社稷之安,实赖忠勤之士。咨尔徐闻,世笃忠贞,性秉刚毅,夙怀匡济之志,克彰翊戴之诚。昔朕嗣登大宝,尔躬率群僚,运筹帷幄,决机千里,戢乱定策,扶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