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门生是聪明,但他有时候还是没有带入徐闻的角度来看问题。
经过恩师的提醒,杨士奇稍微寻思,就惊出了一身冷汗。
自己就是个递话的工具人,多这个嘴干什么?
不管是徐闻,还是当今圣上,都是天下一等一的聪明人。
他们都不愿意见面,就是因为二者情况有些尴尬,亦师亦友用在普通人的交往之间,是个好词。
但是用在君王和臣子之间,就显得不那么恰当。
因为你到底算是帝师,还是天子近臣?
天子该怎么处理和你的关系?
太过尊敬,有失帝王尊严。
而不那么尊敬,臣子们虽然不会说什么,但大家都看在眼里,同样有失皇家威望。
朱高炽现在就处于这个阶段,还没有完全适应自己皇帝的身份。
对于和徐闻的相处,也还没有掌握好这个分寸。
所以徐闻对他避而不见,反而是朱高炽松了口气。
封越王,那是不得不封,做给天下人看的。
同时朱高炽内心未尝没有一点补偿的想法。
毕竟是自己的小舅子,也算家里人,封个王也说得过去。
想通这些关节,杨士奇都想给自己一嘴巴。
没事多什么嘴啊,当好自己的角色就行了!
还好恩师不在乎这些。
他毕恭毕敬地对徐闻行了个大礼:“多谢恩师教诲。”
看对方的表情,徐闻就知道杨士奇懂了,便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以后朝廷上面的事情就靠你们年轻一辈了,遇事多想想。”
这番话虽然以徐闻现在的年纪,说出来有些老气横秋。
但杨士奇知道,恩师是有资格说这话的。
现在朝中历经洪武,永乐,洪熙三朝的老臣已经不多了。
像徐闻这样一直站在风口浪尖的,更是绝无仅有。
“弟子谨记恩师教导。”
徐闻享受了一把调教聪明弟子的感觉,满意而去。
杨士奇则是目送师尊背影。
他作为工具人,完成任务当然要第一时间汇报。
经过一天的折腾,洪熙帝朱高炽已经很疲惫。
但还是强撑着身体,听杨士奇说完和徐闻的交流。
然后淡淡地说了句:“好的,朕知道了,你也辛苦一天,回去休息吧。”
待人走后,刚刚一直站在旁边的朱瞻基才开口:“父皇,越国公去山东,是打算盯住二叔吗?”
徐闻的老家清平县在山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